第2759章 题字破封,白鹿献芝(1/2)

第2759章 题字破封,白鹿献芝

“哦,国子监的亚圣!对了,我一直都不太清楚国子监与云鹿书院之间的恩怨详情。”

许子圣兴趣十足,脸上挂着吃瓜的二字,丝毫不在意云鹿书院众人的脸色变化,直接问道。

赵守看了一眼长公主,见她神色如常,并不阻止,这才叹道。

“此事要从两百年前,那一场争国本事件说起。”

太子者,国之根本!争国本就是争太子之位!

“当时是仁宗在位,太子之位空悬十余年,两位皇子是当时有力的竞争者。一位是嫡长子,一位是贵人所生的庶出皇子。那位贵人甚是妩媚娇艳,深得仁宗宠爱。”

“仁宗打算立庶出的皇子为太子,在当时,遭遇了满朝文武的反对。仁宗多次下旨,但都被内阁封驳回去,而当时带领满朝文武的,是云鹿书院的读书人。”

“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自古以来的规矩,就算是皇帝也不能违背。”

礼制是读书人的屠龙术,自然拼命坚持,想要以此来限制皇权,争取更多的政治地位和权利。

“这场国本之争,双方都不愿服输,双方拉锯了整整六年,期间,内阁首辅换了四人,朝堂上官员走了一批又一批。从京城到地方,涉及到的官员多达两百余名。”

许子圣接着赵守院长的话说道,目光看着石碑之上的字迹,心中满是不屑,理学的这套理论禁锢了人的思想,使得天下人都成了皇权的维护者,成为了皇帝可以随意掌控生死的蝼蚁,难怪儒道两百年来,无人可以打破思想桎梏,成就大儒之境。

赵守闻言点点头,觉得理学二字用来形容程氏亚圣的学说理论十分恰当,接着说道。

赵守院长看向了许子圣,脸上神色复杂无比,透着唏嘘和颓然。

许子圣深吸一口气,重重吐息,将这方世界黎民百姓的不甘和怨气凝聚笔尖,落在了石碑之上。

赵守注视着程氏亚圣所题的这句话,心中无比悲凉,云鹿书院被这句话压了两百年了,前途一片黑暗,何时才能再次辉煌,让儒道大兴呢!

君王重,还是天下苍生重,许子圣心中有着明确的答案,对这句话十分不屑。

“你说的没错,这块石碑就是儒家正统之争的后续,是云鹿书院的封印!”

“我枯坐学院十几年,皓首穷经,试图反驳碑文上记载的东西,试图创立一套更成熟更正确的理念,但依旧失败了。”

许子圣目光在这位清冷艳丽的长公主的容颜上一扫而过,我能怎么看,站在一旁看呗!

当然,许子圣知道这位长公主的意思,这是想要知道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笑了笑,说道。

长公主本是随意而为,听到这里,脸色微变,赵院长等人也是神色凝重,没想到许子圣如此敢说,比许新年还要耿直,这些长得好看的人,怎么就偏偏长了一张嘴?

许子圣微微摇头,最后这句话,他不会说出口的,毕竟他也是吃饭的,如今还在大奉朝堂上混饭吃,自然要有所收敛,感叹道。

国子监是国立大学,云鹿书院是私立,私立怎么可能干的过国立,许子圣闻言,恍然大悟。

“程亚圣认为,世间万物都依循着某个规律,这个规律叫理,理是世间最本质的东西,也是最正确的。”

“当然如果你修为足够高,不论是成为超品儒圣,还是超品武神,都可以和皇权平起平坐,甚至改朝换代,都不在话下,还不随便你想干嘛就干嘛!”

长公主星眸微动,潋滟澄净,转头看向了许子圣,似乎想要考校一下许子圣这位才名远播的状元郎,带着几分不经意的问道。

其实不需要成为超品儒圣,许子圣只要跨入二品大儒之境,就有影响王朝气运的能力,即使是皇帝也要对其敬上三分,不敢拿架子,这种事情是有前例可循的。

“此事表面是争国本,实际上是权力之争!”

许子圣将目光从赵守的脸上,转回到了碑文,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赵守等人也能理解。

云鹿书院亚圣雕塑中冲起一股清气,绽破山顶白云,数十里外皆见异象。

彼时,前朝君王昏聩,官吏贪污腐败,豪阀鱼肉百姓,中原各地狼烟四起,叛军割据。当时的朝廷大周与各地叛军进行着长达十几年的拉锯战,生活在底层的百姓困苦不堪。

那是因为三品之后,儒家体系必须入仕为官,其中涉及到儒家气运之类的东西。只有借助朝廷气运,三品立命之境的读书人才能踏入二品大儒之境,甚至更进一步,成为一品亚圣,可以唤醒圣人之器,能凭借自身的学术思想形成规则封印镇压地方气运。

“读书人想施展抱负,必须手握大权,而一个国家的权力体量是固定的。当你手握更大权力时,便有其他人失去权力。党争的最高境界,是架空皇帝,成为无冕之皇。”

“不止是我,其实书院历代大儒,先生,都在和这块碑文较劲,可没人能成功。亚圣的思想,岂是等闲之人可以驳斥。”

这部分事情的真相早就被掩埋了,即使许子圣也不曾从书籍上看到记载,只有皇室,国子监,云鹿书院才了解其中的真相。

“仗义死节报君恩,流芳百世万古名!”

赵守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看向了许子圣,询问道。

许子圣熟读史书,见惯了王朝兴衰,深知历史发展,明明说的话极为粗鄙,但是却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岁月亘古,千年变迁的气息,众人顿时一片沉默,久久不语。

写完,许子圣只觉神清气爽,一吐胸中郁气,把笔一抛,大声说道。

“许子圣,你可知这块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立在这里。”

“当年,那位程亚圣惊才绝艳,他建立国子监后,知道想要超越云鹿书院,就必须有一套自己的教育体系。否则,国子监的学生,依旧是云鹿书院的学生。”

“笔墨摆在这里,不就是让人写的吗,许大人既然想要写字,我自然愿意效劳。”

“正因如此,每当学子们突发奇想,自我感觉优秀时,就会来这里题字。可惜我期待的那个人始终没有出现。”

许子圣一蹴而就,让长公主勃然色变,没想到许子圣居然会写出这么一句话,这明显是民贵君轻的思想,是和理学截然不同的理念学说,她终于明白为何国子监的人会排斥许子圣了,这位状元郎明显是个真正的读书人,体悟天地之道,坚守本性不移,是帝王最讨厌的读书人。

“而儒家的衰弱,也至此开始。”

“这套规矩将忠、孝、节、义上升到了天理的高度。”

许七安闻言,精神振奋,几步走到了案桌前,开始磨墨。

二品大儒境的钱钟,在外游历三年,亲眼见证了民不聊生的景象,他满腔愤怒的携民怨至大周京城,以血肉之躯撞散了大周为数不多的国运,而后大奉立国,平定战乱,四海安康。

“云鹿书院和国子监之争,是学术之争,是理念之争。但这块碑屹立在亚圣学宫两百年,它始终不倒,它一日不倒,云鹿书院就一日胜不过国子监。”

赵守等人目瞪口呆,仰头看向了云海之上,云鹿书院的两百年的气运,终于破开程氏亚圣石碑的镇压了,书院总算可以崛起了。

赵守指着空白石碑边的桌案,再次说道。

“所以,才有了这块碑?”

二品大儒可在一定程度上拨弄气运,可聚拢,也可摧毁,虽然操作上没有术士精妙,但却具备了影响一个王朝兴衰的能力,当然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这是儒家正统之争的后续,或者说,是一部分。”

在现实世界的历史中,如果王朝腐败,吏治崩坏,食不果腹,民不聊生,至少百姓黎民还可以揭竿而起,造反起义,但在这个世界,黎民百姓连起义连的机会都没有,便会被超凡武力迅速镇压扑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