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国民政府(五)(2/2)

王振宇点了点头,转身上船了。。。

这也是大家争议最大的地方,英国人坚持认为,既然是我们出钱雇佣来的军队,指挥权自然是归高贵的英**人了。可是王振宇却不这么认为,第一,中国也将是参战国,第二,这些远征军实际属于参战军。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可以下达任务和命令,但是怎么执行和完成不应该由不了解这支军队的人去干预。

至于军事观察团选哪些人去,王振宇的原则是,将来谁要带兵去欧洲作战就谁去。

王振宇在海关收回后终于动身回武汉了,国民政府的大佬们都亲自前来送行。王振宇和他们一一握手后,想了想还是和胡汉民再握一次手道:“展堂兄,你们政见虽多有不同,但都是把国家利益深存心中之人,这一次的劳工问题,希望兄能从民族利益的大局出发妥善解决,弟在武汉静候佳音。”

“亲爱的,文明世界的战争跟土著战争是不一样的,你不要被表演性质的战争给误导了。而且如果我们真的武装那么多的中国人,而又没有他们的指挥权,那么等该死的德国人被消灭后,拥有强大武力的中国人还会承认我们在华的利益吗?”

而从中国回去的外交武官则据理力争:“请相信我,绅士们。这些中国人的战斗力绝对不是那些懒散,满脸大胡子,几个月不洗澡的印度阿三可以比拟的。我们在中国观察了他们四个月,他们的作战水平甚至并不比大英帝国的士兵,甚至他们更勇敢。”

而在武汉,五月五日,在武汉陆军大学礼堂,黄兴,孙文,王隆中,章太炎,王振宇五位亲自主持的国民青年军授衔授勋仪式正式开始。

按照由赵恒惕担任主任的授衔筹备小组的建议,所有军事委员会的常委都将被授予上将军衔,而黄兴,王隆中,王振宇三人将被授予大将军衔以及

第三件事则是武装动员和新兵培训工作,王振宇计划征召二十万年轻人,然后从十五个野战师抽调五万名老兵和军官作为基干,然后这二十五万人将组建为远征军第一到第十师。由于土地改革导致的圈地运动关系,相信这个兵力在7月前就能招募完成。然后是几个月的训练,明年一月就能登船前往欧洲了。同时配套的要求就是法国人和英国人必须在7月前把二十五万的标准装备运过来,不然无法成军。

回到武汉之后,有几件事情需要王振宇安排。

第一个是军事考察团的问题,团长的人选已经确定,赵恒惕。对于这位义兄,王振宇感觉还是有些亏欠的,仅仅是给了一个军事委员会秘书长的职务。这个职务从目前来看是一个负责军委日常内部工作的岗位,严格来说没有太大的权力。所以王振宇思索再三决定首先赵恒惕要授上将军衔,其次还要加授一个副总参谋长给他,最后就在授衔仪式之后,委任其为军事观察团的团长,带人去欧洲看看列强是怎么打仗的。

具体来说许崇智、徐源泉、万耀煌、李宗仁、李烈钧、程潜、刘兴、陈炯明、赵恒惕九人将被授予上将军衔。萨镇冰被授予海军上将军衔,史称十上将。

部长级别和军长级别的杨万贵,马西成、白崇禧,陶峙岳、朱执信、宋显福、郝兵等将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军参谋长如俞作柏,李洪奎等也被授予中将军衔。

而其他的师长和省军区司令,安保总队司令则统一授予少将,师参谋长授予大校。

此外还有三个人单独授勋,张自忠上校,赵勇中校,王克文上校,他们被黄兴亲自授予光明勋章,而在场的高级将领大部分都只是被授予了护国战争参战纪念章。

应该说这一次授衔授勋的结果,极大的促进了青年军的正规化。值得一提的是,王振宇使用了据说是由孙中山设计的青天白日徽章作为青年军的帽徽,军旗依然使用猛虎旗,但这个举动所代表的尊重已经让孙文很是满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