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决战前夜(四)(1/2)

就在围绕为王振宇的一场刺杀与保卫的大戏即将上演的时候,蓝色光明行动的第二阶段攻坚作战也拉开了序幕。

中华民国六年(1916年)二月二十八日,公历二月的最后一天。江西湖口要塞,新成立的东南方面军司令部内,激烈的争吵正不断从里面传出来。

“白参谋长,我不知道您是从那个角度考虑的,第四师现在的位置在景德镇地区,完全应该配合我第一师为主体的右路军进攻皖南和苏南地区。而不是千里迢迢横渡长江,然后参加您亲自指挥的左路军行动,这很可能导致我们右路军由于兵力不足而无法抢占许崇智,李烈钧前面夺取浙江。李司令,白参谋长,我们刚刚收到的最新消息,就在昨天,李烈钧的军队先锋部队已经攻占了闽江上游的南平,不出意外的话,五天之内,李厚基就会失败。所以无论怎么决策,都请慎重,军功事小,误了大帅的大事,咱们在座的都会被一撸到底的。”

李宗仁没有做声,只是眉头紧锁着看着地图。他现在也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状态下,和第一阶段突击作战不同,当时敌情明了,己方准备充分,所以参谋部连具体的作战命令都下达都了团一级。但是到了攻坚作战时段就不一样了,南京方面的军事力量每天都在变化,所以远在安江的杨万贵到也光棍,这不是成立东南方面军了吗?你们自行决断好了。

但是无论是李宗仁还是白崇禧,无论历史上多么有名,这个时候都毕竟还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一下子掌握了四个主力师近十万大军在手,要说没点压力那就是假的。

在这个事关己方势力是继续高升还是低走的关键时刻,巨大的压力迫使白崇禧提出了一个让第一师师长陶峙岳无比愤怒的方案。

整个东南方面军司令部就是原来的第三军军部,方面军下辖第一,第三,第四,第七四个主力师十万人马。按照计划,这四个师将兵分两路东进:其中第一师和第四师组成右路军,陶峙岳为前敌指挥,从江西景德镇一带出发攻击皖南和苏南,其中重点是苏南地区;第三师和第七师组成左路军,白崇禧为前敌指挥,从江西湖口一带出发攻击皖北和苏北。

这两军最后的作战目标是会师南京,这个计划是在长沙拟定的,当时来看也是没错的。

但是谁也没想到第一阶段的突击作战进展如此顺利,七八天的功夫,江西和湖北的地盘就到手了。而这个时候,物资储备工作以及东进的协同作战部队的调度工作都还没有完成一半的进度,这让身负王振宇重任的李宗仁郁闷的不行。幸亏王振宇及时做出了调整,从湖南另外选调一批人员由周质云,王振邦带队接管江西。而东南地区协同作战的工作队和安保部队直接从目前的江西抽调,这样就算有缺口也还有时间去补齐,不会影响全局。

至于东南方面军的高层,只是委托李宗仁一人显然也不合适。毕竟进军江浙没那么简单,除了军事斗争外,还有许多负责的政治问题。所以王振宇思索再三,只能感叹自己手底下可用之人实在是太少,把刚到广州不到一个半月的杨永泰调往江西,担任东南方面军高级参议。而广东和广西的工作则分别交给了李不韪和曾琦两个国社党高级干部,为了避免意外,还把陈公博也派去广州协助。同时湖北方面,徐源泉和万耀煌都希望自己能够获得主政湖北的机会,不好意思,王振宇没打算如他们的意愿。他把自己的老丈人派到了湖北担任代理省长,徐源泉和万耀煌见到这个情况自然也不敢有意见,随后万耀煌被调往东南方面军担任副司令兼总监一职(就是监军),徐源泉则被调去江西处理第九师和第十师的整编工作。

冯国璋在老袁的支持下动作浮度很大,首先就是在皖北地区,冯国璋除了把驻防镇江的张怀芝的第五师调往外,还计划把从湖北撤下来驻防芜湖的王占元的第二师一并调过去。如果只是北洋的二个主力师,左路军前敌指挥白崇禧还不担心什么,关键是冯国璋还为倪嗣冲求了情,同时把倪嗣冲的二万定武军和张勋的三万辫子兵一并调往皖北。这前前后后可就是十万大军了,你说白崇禧要是不哆嗦一下,那他就是个傻二。

王振宇对于杨万贵感觉到了一丝失望,这样的心理素质和全局意识,继续担任这个参谋长显然是不合适了。不过这一次都不急着换,反正前方战事的指挥权已经下給方面军了。等此战结束后,还是把杨万贵更换个轻松点的位置吧。自己这边也听赵玉婷说了,杨万贵最近每天连一碗饭都吃不完,人越来越瘦,这样子下去可不行。

最终还是大家共同的老师万耀煌出面和了稀泥:“我看啊,大家也不用再吵了,都有理,这个我们还是禀报大帅,我的意见是第四师还是划到左路军去,至于右路军,也不能轻敌,杨善德的北洋第七师,卢永祥的北洋第十师,还有李纯亲自重组的北洋第六师都不是样子货,所以还是从后方抽调一到二个主力师上来吧,如果可能,我更希望左路军有四个师,右路军有三个师。因为无论是皖北还是浙江都不容我们有失,诸位,大帅还在安江等着我们东南方面军的捷报了。”

杨万贵这时也发现王振宇来了,顿时一愣道:“大帅,这都晚上十二点了,您还不休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