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血战常德(五)(2/2)
此后王克文视小伍的父母为自己的亲生父母,无论地位多高,一直奉养到老并亲自为其送终,这些都是后话。
“什么?撤退?为什么?”刘叙彝看着下来察看阵地的师长廖磊惊讶的反问道。
廖磊心里也很不爽,不过刘叙彝这个团长比自己还要大上好几岁,所以他忍住没发火:“军长说你们在朱家桥打得太凶了,怕北洋军会见势不妙跑掉。”
万耀煌又嚼了一颗生米道:“咱们要打败第六师不是简单的做数学题,这里面有一个时机在里面,时机把握的好,这仗就轻松;相反,如果把握的不好,轻松仗也会变成棘手的硬仗。刘军长,咱们不能不目光放在常德这个地方,我们接下来的目标是淮河以南的大盘子,所以眼下我们不能把兵力随意消耗掉。”
很多年后,高居大军区司令员之位的王克文上将在他的回忆录《沙场余生》一书中如实的写道:“刘叙彝上将当时是我们401团的团长,第一天的战斗惨烈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如果不是第三营的弟兄们及时杀到,我和我的一营就会在这一战中全部交代了。那是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战了,仅仅三个小时的战斗,面对数倍于我的敌人,我们第一营918名官兵付出了212人阵亡,4人受伤的巨大代价。整个战斗共计击毙敌人519人,击伤若干。但是这并不足以抚慰我的感伤,我那么多的弟兄都死了,尤其是小伍,这是一个很尽职的警卫员。我记得他当时只有19岁,说着一口很难听懂的德语(常德话),家里父母双全,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民国三年(1914年)十二月在汉寿入伍,因为个子小机灵被选做了我的警卫员。平时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1月15日的战斗中英勇顽强,亲手毙敌三人,当日我苦战力竭,为一高壮北兵撞翻,起身不及命在旦夕。于此危难之时小伍奋起击敌,救下了我的性命,却为敌军所害,此乃我一生最大的内疚。”
万耀煌没有再说话,而是拿过一张湖南地图认真看了起来。
万耀煌道:“从这份战果来看,咱们的部队如果不是没经验,估计北洋军吃得亏更大,这一交手就打这么狠,很可能就把敌人吓跑了。如果马继曾带着他这近二万人的队伍跑去了长沙,你觉得接下来会是个什么局面?所以我们要把他留下来,吃掉他。”
廖磊刚才已经到师部直属的野战医院看望了一批重伤员,对于刘叙彝的话也很是理解:“老刘啊,这个我也知道,弟兄们今天是给咱们第四师,不,是整个第二军长脸了。但是我们必须服从大局,不能意气用事,现在的撤退是为了更好的打击敌人,所以我以青年军第四师师长的身份命令你,必须坚决执行命令。明天下午开始后撤。。。”
站立在周围的官兵闻言无不黯然伤神,今天早上还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弟兄,到了晚上居然少了差不多一半,换谁心里都不会好受。
而北洋军这边则已经是吵翻了,步兵怪炮兵不给力,二十二团怪二十一团出工不出力,团长骂旅长瞎指挥,旅长则骂团长目无上官,临阵抗命。总之都忙着在马继曾这个活阎王面前努力推卸自己的责任,深怕师长把作战不力的责任算到自己身上。
“啊?为什么?”刘兴很是不理解,无论是兵力还是装备自己这边都处在优势上,为什么还要做撤退准备?
当晚,401团三营接替一营继续守卫主阵地,而完成了一天阻击任务的一营被一下子后撤了四十里,赶到常德城里驻扎修养去了。
廖磊可是把刘兴对他说的话稍加改动就用在了刘叙彝的身上,刘叙彝气得半点说不出话来,最后没办法,只能敬了个军礼就去想办法了。
等等,为什么不是撤回澧县呢?马继曾突然想起老窝来了:“参谋长,澧县那边是个什么情况?”
“澧县?”马宝琛愣了一下,师座这是怎么了,突然问起了这个,他只能摇摇头如实回答道:“没有这方面的消息。”
有时候没有消息恰恰就是最大的异常,马继曾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开会的这个时候,潜伏在澧县的军情局特工成功的打开了澧县的城门。徐源泉的部队鱼贯而入,而负责守卫此城的一个营的北洋军一枪没发,被人堵在被窝里缴了械,同时被俘虏的还有许多从北方来的北洋第六师军官家眷,这下乐子大了。
马继曾越发觉得不对劲,他已经没有上午的那股子得意劲了,他突然感觉自己是一头被猎人窥视的猎物,不行,自己必须想办法摆脱,再打下去还不知道有什么招在等着自己了。
“参谋长,我们立刻组织一下,向长沙撤退。”马继曾艰难的做出了一个十分稳重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