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和平时光(三)(2/2)
方案报到王振宇这里,他由于了很久,他对着干议会有些担心的:
自己在湘西这一级玩得其实是独裁来着,而且是最典型不过的以军治政了,简单来说就是军事独裁,设置一个议会,是准备搞真民主还是假民主?如果是真民主,想都不要想,权力不集中就意味政出多门,就意味着力量分散,这样的湘西很快就会在这个时代成为历史的组成部分。而假民主呢?太恶心了不,找一群人陪自己喝茶吗?这会严重损害自己的政治声誉,王振宇同学还是很爱惜自己的羽毛的。他可是一直记得一句父亲的教诲,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做到,然后就是尽量不要做出承诺。
内务署,辰沅大道5号,大门朝辰沅大道开,镇守使府右起第二栋。建筑风格和政务署一致,但是颜色为灰白色。门前为一对石虎。禁烟局,内保总队,调查处,档案处四处在此合署办公。总造价10万元。
但要是没有这么一个机构,镇守使府这一级的行政部门谁来监督?自己吗?自己是人不是神,一天也只有二十四个小时,不可能跟孙悟空一样拔根汗毛一吹就出一个分身来了。既然自己做不到这点,就还是集中些精力办大事好了。
另外说说这个湘西议会:地方议会议员来自二十四个县的议长,副议长,轮值议员,72人,各县商业协会,工业协会,农业协会代表48人。教育系统,卫生系统,建设系统,交通系统,警务系统,司法系统,财政系统,法院系统代表40人.以及不分系统,地域,协会通过自由选举当选的民主议员160人。铁路,工矿企业以及地方保卫部队系统固定代表40人,合计360人。
走到最后一站,沅江日报社,这里是整个湘西的第一个报社,其办公条件恐怕已经超过了王振宇每天早上必读的《长沙日报》。不过目前的工作人员还是少了点,从编辑到记者到排版到印刷工,不过十余人,而且这个单位目前隶属于镇守使府政务署的文化教育处。
周质云立刻表示一定照办,王振宇又对他和王春玲说道:“湘西的建设只靠湘西人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更多有文化,有思想的年轻人,从全国各地,五湖四海到咱们湘西来,和咱们一起建设湘西,你们说是不是?”
二楼,三楼是财政,司法,治安,交通,教育,卫生,建设,农业,林业,工业,商业,预算十二个委员会办公区(每个委员会100平米,3间办公室,一个40平米的小型会议室)和用餐休息区。门前是立法广场,49级阶梯,立有一根9米高白玉石三棱柱,三面分别刻有民族,民主,民生六字,下面再镌刻为官箴言若干。
王振宇随后转头对周质云交代道:“这个沅江日报社不适合让文化教育处领导,我的意见是不算政府部门,直接由政务署出面负责经费保障工作,以后要通过这个渠道听听不同的声音。”
王春玲却摇摇头道:“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就觉得为什么我们国家很多事情搞不好,就是这种和官府之间的关系太复杂了,所以,我不能做你的姐姐。”
王春玲现在对王振宇感官不错,她点点头表示认同。
王振宇却提出了新的问题:“我们如何才能让他们放弃家乡的生活,到我们荒凉偏僻的湘西来了?”
众人面面相觑,感觉这确实是个问题,却不知道如何回答。
王振宇一看众人的表情,似笑非笑的指着王春玲道:“那就靠我们的王大记者了,要靠宣传,这个回头我们好好合计合计,安江这个模范城就是个奇迹,一个从无到有的奇迹。我们不能把这个资源浪费了,要好好宣传,先是湖南,再是中华,乃至世界。。。”
三天后,沅江日报发表题为《奔赴大湘西,建设新中华》的评论员文章,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新中华的口号。这篇文章的执笔人正是王春玲,随后沅江日报社在长沙设立了分部,开始在全省宣传湘西的变化。在他们的笔下,湘西俨然变成了目前整个湖南乃至中国最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地方,爱国的知识青年们,到湘西去,到湘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