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大开发(十四)(1/2)
王振宇一口气提拔了七个少将,并且当众为齐人别上将星,很多人对此羡慕不已。也有人非常郁闷,尤其是李宗仁,明明职务已经是旅长了,却依然挂着上校军衔,心中难免有些失落。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最让王振宇振奋的收获是一个叫王怀事的电讯员,此人是洪江本地人,清末考取了电讯学校。毕业后分到了天津通讯总局工作,革命后南下回家参加了镇守使府公职人员的招募,随后被录取。由于他懂电报这玩意,王振宇大笔一挥,直接掉到了侍从处第三室担任电报员,负责操作一台德国西门子产的电报机。王振宇对于这个信息的传递还是很重视的,他单独和王怀事这个个子瘦高的年轻人谈了十几分钟,要求他培训一批通讯方面的人才,以后争取电报机能至少下到团一级,日后条件允许的话还要下到营一级。
随后就是一系列军条令,军条例的颁布,王振宇其实对这些玩意也没怎么上心,不过他也知道没这些规矩军队就得出乱子。所以对于杨万贵,徐源泉,万耀煌三巨头共同起草的文件,他还是认真看了下,然后署名生效了。其实军队的事情他真不担心,各级机关都是独立系统,军事主管是参谋系统委任的,参谋军官是作战系统委任的,更重要的涉及金钱的军需官是军备系统委任的。在这种互不隶属的情况下,任何一个人想乱搞想喝兵血都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更何况待遇本身也不低了,做人要知足。
真正让他了心思的,是新军装的问题。
既然不在省军的编制内了,军装自然也就不用和别人一样了。王振宇对军备部的指示非常明确,每个士兵一年五套军装。分两类:
第一个是礼服类,分为长袖春秋装,短袖夏装和衣冬装,三套。和原款式相比,变化不小:
首先是增加了肩章,用肩章来划分军衔,而原本其这个作用的领章则被简化区分兵种,步兵红色,其他兵种蓝色,军官加小五星;
其次是增加了袖扣和袖线,使之更美观大方。野战部队礼服一律为蓝灰色,裤子一律加白线,军官另配蓝色呢子大衣。军容乃士气的道理王振宇还是明白的,这点钱他不会去省。
然后就是军鞋,全部配发德式大头鞋,这可了不少钱,但是王振宇一点也没犹豫,照准。
安保部队的军服全部为黑灰色,具体来说,上衣灰色,裤子黑色,和后世的特警部队服装类似。
王振宇大声吼道:“那不就对了,我们白虎军就是给敌人带来灾难和厄运的军队,敌人忌讳不敢干,那我们就大大方方的干他们就是了。记住,要把我们的快乐建立在敌人的痛苦之上。”
军旗的问题就这么解决了,在这一系列动作之后,湘西军事集团开始初见雏形。
不过现在,在这些比利时工程师眼中,弗兰基就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打着高薪的幌子把自己这些人骗到了这个荒凉无比的地方,实在看不出在这么个人烟稀少的地方修建铁路有什么实在意义。偶尔还能看见几头狼在身边出没,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些狼看到人的踪影,第一反应不是呼朋唤友前来攻击,而是夹着尾巴掉头就跑,似乎很害怕的样子。
特别是费莱尼,一次走靠着悬崖的山路时,个子高重心不稳的他不小心脚底一滑,朝着悬崖摔了下去,当是跟在身后的一个叫石勇的中国士兵非常勇敢的一把抱住了他的腿。然后坚持了三四分钟,才有人赶到合力把费莱尼给拉了上来。看着石勇那鲜血淋漓的两个前臂,三十出头的费莱尼居然哭泣起来,然后连说带比划,非要跟石勇成为好朋友不可。
勘探工作进展的还是非常顺利的,一来是因为这一片虽然是山区,但是山普遍不高,而且本身修建的里程也就二百公里,不算太长;二来当地的中国人确实是非常配合,所以五个勘探小队都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勘探队中方负责人丁文江,翁文灏和比方负责人费莱尼,希福等人最终顺利的在洪江碰头。大家整合了五个小队勘探的数据,设计了一条最省成本和人力的铁路线路图出来。
事实上,饭菜也不合口味,没有甜点,全是辣椒,而且还都酸酸的。
许多年以后,石勇已经成为铁道部中南局的局长,因为贪污罪被法院判处死刑,比利时人费莱尼不远万里赶到中国求见王振宇,希望赦免石勇。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两人的私谊也成为了中比两国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
军帽则都是大盖帽,比原来新军的帽子要更大更宽,当然没苏俄的那么大,刚好符合中国人的头型,看起来很漂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