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章 龙盘靖州(十一)(2/2)

其实所谓王门,指的是湖南近代史上的一位老先生,王闿运。

先说史书,王闿运老夫子最有影响力的书有两本,一本是详述辛酉政变真相的《祺祥故事》,另一本是详述湘军历史的《湘军志》。前者为肃顺辩护得罪了慈禧,后者真实记录湘军的失败和劣迹得罪了曾国藩。不过这小老儿似乎有些门道,居然能做到雨不沾襟,全身而退,不能不说是个奇人。

直到王振宇下令搞改革,并且第一步就推出了议会制后。陈绍才下定了最后的决心,因为他仔细的研究了王振宇的政策,发现这完全就是一个局,一个引天下英雄入股的大局。王振宇的眼光和胆略让同样年轻的陈绍佩服不已。

可偏偏陈绍的血脉里面流淌的就是军人的魂魄,因此虽然被强行安排了习文的轨道,其依然不忘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梦想。

王振宇也会害怕,害怕有一天自己被部下推翻,害怕有一天自己被敌人消灭,更害怕自己被打回原形,又碌碌无为的虚度一生。至于历史上的悲剧是否会再次发生,王振宇到不担心,在他看来,只要自己成功了,历史的车轮行进的轨迹就肯定被改变了。

我现在最需要的是做什么?

后世的历史教科书中已经没有关于王门的记录,以至于很多人把王门当成了王学,也就是王守仁王阳明的心学。

既然已经决定立足当下,自然不会是去想如何去涿鹿中原,争霸天下的大事。但无论你想什么,怎么想,最需要做的其实归纳起来就是一件事情,增强自身的实力。

怕,怕,怕,有个屁用啊!王振宇在极度苦恼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一个很哲理的词语:“活在当下。”

王闿运的声名就不多说了,毕竟经学大师的身份就摆在那里,但是人家还有一个专长知道的人不多,那就是帝王心术,这可是一个古老的学科了。

再往后,王闿运就开始教书育人,编写历史的伟大工作了。

王振宇静静的坐在自己的书房里,满地的纸屑,上面都写满了粗大的字,仔细一看可以看到“军队”“政治”“工业”“军官”等等字眼。如果想改变历史前进的车轮,那么自己要做的事情就太多了。

不得不说王振宇还真的是一个心理自我调节的大师,就这么简单就把心里的烦恼给撇开了。

为此,王振宇请来了三个人,第一个人是自己的财神爷叶祖文,信是一个月前发出的,叶祖文却因为一些事情耽搁昨天才带着长子国轩到靖州城,不过这已经足以让王振宇高兴一阵子了;第二个其实是两个人:徐源泉和万耀煌,目前的军中此二人算是最有战略眼光的了,自然也是王振宇最为倚重的两个人;第三个人则是陈洪吉推荐的一个奇人,此人姓陈名绍字字汉川,长沙人氏,祖上为东汉颍川郡陈氏家族,一直是书香世家,历经一千余年,依然子嗣不绝,门风不败。这个陈绍年纪不大,二十五岁,可是学问却不低,乃是长沙王门弟子。

恰好最近在王振宇面前跑得很红的靖州议会议长,商会会长陈洪吉跟陈绍还有点亲戚关系。别看陈洪吉是宝庆府人氏,可是实际上他也是长沙人,只不过父亲从长沙移到宝庆经商,陈洪吉就生在了邵东。所以陈洪吉这一房恰巧就是从陈绍这一族分出去的,论起亲戚关系来,陈绍还得管陈洪吉叫族兄。

他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乱,很多事情千头万绪,自己冥思苦想,却理不清一个完整的思路出来。

同时这位老夫子数十年如一日的教学生,先后主持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主办南昌高等学堂,还在湘绮楼讲学授徒。前后得弟子数千人,有门生满天下之誉。

可是他毕竟不是那个野心勃勃的何键,他是王门的闭门弟子,那种毛遂自荐的掉价事他做不来。因此他仅仅是跟到了靖州,却一直没有投效,只是在暗中观察。

从王闿运门下出来,他原本是计划如师兄杨度等人一般前往北京政府投效。但是这时,王振宇在长沙制造了一场兵乱,以一旅之兵击溃了一师劲旅。加之之前关于猛虎旅的传说,陈绍当年的军人梦又蠢蠢欲动起来。

打铁还是自身硬,精妙的谋略离不开强大的实力,这些道理王振宇都懂。

此人在近代史上并没能占据太多的戏份,但是几乎所有的戏份都有他。

有了这层关系,陈洪吉自然是向王振宇大力推荐自己这位族弟。

王振宇现在对陈洪吉十分倚重,因此对这种关系户自然也不好拒绝,自然是大方应承下来。

于是以王振宇为首的猛虎旅拥有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军师,尽管当时王振宇并不这么觉得。起初他对陈绍的定义就是混个饭碗而已,直到陈绍制定了一份完整的改革路线图,他才对此人刮目相看,人才啊!

陈绍的改革路线图并没有什么新奇的地方,都是建立在王振宇思路的基础上的,但是内容却十分周详,很多地方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和修改。这一点有多难,王振宇在当了半年多老大后是很清楚的,这样能把具体工作做好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

自己居然能捡到这么一个宝,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老天对自己不薄啊,王振宇不禁心怀感激的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