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房相杜公(2/2)

国库里竟然还有一堆堆分配好的金银。上面标明哪些金银用于洛阳的庆典哪些金银用于百姓的救济哪些金银用于学堂义舍的兴建哪些金银用于必要时租用马车船只运作的补贴哪些金银用于应对天灾人祸的预防…更新更快尽在,全文字阅读让您一幕了然!…看着那一库金银看着李唐士兵哄抢一空的举动看着那些犹如野兽般的喘息叫骂和挥刀相向的抢取暴动看着黄金白银洗劫一空而剩下满地的书藉图纸看着那些留守工匠农民轻蔑的眼神……

可是华夏军的士兵没有……李唐全体将军最渴望攻取的洛阳巨都在华夏军的士兵心中不过是随手可弃的城池。

这是徐圣王要百官在上朝时无忘万民心血的举措。房玄龄与杜如晦走在万民路上第一次感觉到步履维艰第一次感觉到冥冥万民的注目第一次感觉到双肩职责的沉重……这才是为官之道。

在风陵渡口华夏军就象受伤的老虎虽然遍体鳞伤可是李唐军每一个人都咬紧牙关才将顽强的他们击倒那一刻李唐军每一个人的心中都非常的自豪。

比起李唐高高在上金碧辉煌的龙座比起长安王宫主殿的豪华大气。这里只能用‘寒酸’两个字来形容。

与他们同样流泪不止的还有庞玉和长孙无忌还有李唐诸多派来接手洛阳的官员。

倒是百官两边站立的中间摆着六个小案据留守的工匠说是让百官坐下办公的。这让房玄龄和杜如晦简直傻了眼在君王面前有臣子坐的地方吗?普天之下恐怕只有这个不喜王仪的徐圣王才会如此爱护自己的臣子才会关心自己的臣子站着书写是否疲累……

“这些是?”杜如晦看见其中一个卷宗上写着关于洛阳与长安商人贸易因为战事中断的赔偿和尾款上面写明赔偿的金额与商人的名称货品的来源与价值甚至列出赔偿的金银位于国库中的那一行那一列。

坚决拥护华夏军决心追随徐圣王的洛阳人已经离开他们带去了洛阳的热闹和富强带去了洛阳的活力和生机。现在有很多洛阳人很后悔为什么没有象那些人一样为什么没有离开为什么要因为钱财留在这个精神荒芜的洛阳之地。

他们设想华夏名臣魏征站在百官之向徐圣王朗朗而谏的情形……如果自己决心伺奉的君主也像徐圣王一样会偷偷地用万民捐献出来兴建宫殿的钱挪用去修学堂义舍那该是多好啊……

唯一拦阻李唐军的是一个忠于职守的华夏军城门兵。

让李唐士兵感到羞辱的是这名城门兵也没有攻击或者防御任凭对手任意格杀也没有还击。他只是忠于职守也许把他放到世间任何一个城池也会作出同样的举动而不是为了身后的洛阳。

徐圣王是世间最不具王者礼仪的君王可是他却是最受世间百姓尊敬爱戴的君王。洛阳城中富户千万身居广厦高楼于最热闹的中心有高百丈的大厦也有宽阔数里的广场可是身为帝王之所百官朝拜之庭却简陋如斯。

华夏之主还有华夏官员竟然用这种言语自喻。对于自己的功迹华夏圣王没有大吹大擂对于属下百官没有封侯封爵也没有赏金赏银徐圣王他只是写了一诗铭来暗中嘉勉自己和官员。房玄龄杜如晦抚着“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铭刻怆然而泪下。

天下无敌的华夏军让自己击败了!何等的荣誉何等的自豪何等的骄傲!一路上李唐军马不停蹄披星戴月地赶到洛阳城下现只有三千不足的士兵站在城外等着他们没有据城而守尽管洛阳是天下最高大雄伟最易守难攻的天下巨城但是李唐军现洛阳城在华夏军士兵的眼中比不上在地面上挖的一道半人深的土壕。

他们带走了整个洛阳的灵魂和生机没有了这些人留下来的人就像行尸走肉一般。李唐士兵看见这些人忽然明白华夏军的士兵为什么不站在城头上防御而在城外挖几条小壕沟来作战。

华夏士兵可以战死华夏士兵可以牺牲但他们的鲜血不会为了叛徒或者抛弃自己的民众而流……华夏军的士兵是如此的骄傲!

走在受万民捐款而铺建出来的‘万民路’走入天下最得人心徐圣王的宫殿房玄龄杜如晦现这里比不上长安城富商大户的家。

房玄龄杜如晦放声大哭哭得天崩地裂。

房玄龄手上的其中一张则是徐圣王与李唐太上皇李渊订下的火炮贸易关于材料资金工匠厂所和铸方等无一不全。

两人越看手中越是颤抖。男儿泪又一次涌出……

自己待对方如贼然而对方却待自己如宾。念念不忘的不是战事厮杀而是当日的承诺;念念不忘的是不是金银的得失而是万民的得失。

两相比较李唐与华夏相差何其之远。

房玄龄与杜如晦对视一眼皆觉脸上烧羞愧难容心腑阵阵苦有口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