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近在咫尺(2/2)
“就是,若是趁机杀入城中,正好能抢个痛快,哈哈哈哈,这些晋人都跟羊一样.”
“这安定城里的晋人将领倒是沉得住气要是晋人肯出战,说不定就会能打个倒卷珠帘,尾随守军杀进城里。”
从不允许有人谈起,自从父亲在松州大战死于兵变,依旧很少有人提起。
而这些自然也是落在了晋军斥候的眼中。
也正是疏勒之战,让傅津川这个还不满二十岁的年轻武人,一跃成为大晋炙手可热的武安侯。
因为曾在武安侯手下效力过,自然清楚那位侯爷的军令,从来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无论是鬼章还是拓跋犍,都很信任他。
没听过.
安化失守之后,西路军只留下数千人镇守后路,十余万大军立即扑向了泾州的安定。
所以即便在看到青唐人慢悠悠的在城外安营扎寨,看起来极为松散,马玉鳞也因为军令的原因连出战的心思都不敢有。
而事实证明,无论是武安侯的军令,还是马玉鳞的选择,都没错。
“王爷何必涨晋人的志气,灭咱们大白高国的威风?晋国的武安侯虽然能战,不过他现在也是腹背受敌,大君和北境毗沙门大汗的四十万大君正在延州等着他呢,等咱们打下安定,顺势掏了他的后路,前后夹击,到时候他就是天神,也得被咱们困死!”
待拓跋犍重新坐下,论日煦才小声道:“王爷,没有人会对牦牛讲道理。这些人最多也就参加过松州大战和河湟之战,他们没几个人见过武安侯亲自上阵时的威风.”
武安侯到关中之后,有感于泾州位置险要,直接擢升其为泾州防御使。
他们这些人,可还头一次尝到这种甜头。
青唐人有数千骑埋伏在城外林中。
而是严格按照军令加固城防,将城外的所有戍堡、烽隧全部放弃,聚拢守军,严阵以待。
疏勒之战他自然知道,青唐六万大军,在他的父亲,前任大君拓跋赤德的率领下进攻疏勒城。
随后论日煦又道:“王爷知道疏勒之战吧?”
马玉鳞出身关中豪强,武勇过人,在宣嘉年间红莲之乱率领族人投军,得授校尉之职,后来一路跟随武安侯入川,参加了松州大战和剿灭红莲的剑州、简州等役。
“他们只知道那个人勇猛绝伦,用兵如神呵呵呵,却不知道,那个人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把人心吃透了”
但既然军令到了,他就得只能压下战心,老老实实的闭城固守。
作为大君之弟的拓跋犍首先开口道:“诸位将军,别高兴的太早了,咱们还没打下安定呢,别忘了如今镇守关中的晋国大将,可是武安侯!对上那个魔王,你们谁敢说自己能赢?”
马玉鳞也清楚,庆州孤悬在北,失了也就失了,但泾州作为战略要地,是一定不能有任何闪失的。
去年的这个时候,他们是做梦也不敢想还能夺了陇右,甚至还打进了关中。
毕竟河湟之战可还没过去几年,武安侯傅津川用河湟胡虏和青唐人上万颗头颅垒砌的京观可还在呢。
最后回到西海高原的只有数千人,甚至丢了大君的白牦大纛和大佛庐。
夜幕降临之后,青唐人的中军大帐里,以鬼章为首的青唐将领们围坐在一起吃着手把肉,谈论起今日的诱敌失败,不免觉得有些遗憾。
所以当年还小的拓跋犍并不清楚这些细节,如今听到论日煦所说的这些话,心中着实有些惊异。
提起疏勒城,人们想到的都是傅津川的悍勇无匹,八百铁骑让六万青唐勇士抬不起头来谁曾想过当年还不满二十的少年会有多少环环相扣的算计?
十几年后的今日,他们真的就能轻易的击败那个“晋国雅罗珊”,夺取中原最为重要的关中之地?
无论是主帅青谊节鬼章,还是作为副帅的论日煦、拓跋犍,对于此都不会有太过于乐观的态度。
殊不知,危险比他们想象之中,来的更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