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实施战术核打击(1/2)
大明与露西亚的西部边界非军事区,也就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这一线,东西两侧各三百公里的范围。
东西总宽度是六百公里,南北的总长度是将近三千公里。
不过山脉的最北端已经进入北极圈,北半部分山脉两侧基本都是无人荒原。
乌拉尔山毕竟是一座山脉,没有现代公路和铁路的地方,各种车辆是没办法快速穿过的。
所以负责非军事区北半部分区域的部队,主要的作战任务是接管属于己方的居民点和交通线并布防。
主要的进攻战斗集中在南半部分,特别是最南端的乌拉尔河两岸。
最关键的争夺目标,是伏尔加-乌拉尔油田和自由贸易区,这里是大明和露西亚边界上最繁华的地方。
这块地区也是露西亚绝对的心头肉。
自从十九年前世界大战结束,鲜卑公国拆分出来之后,露西亚人就开始在非军事区边沿建设军事基地,作为针对大明的边界防御据点。
当地发现了石油资源,与大明签订了共同开发的合作协议,并设立了国际自由贸易区之后,露西亚再次加大了这里的建设投入。
应该分别用于向大食国两河流域和大秦海东岸地区进攻的基地。
还有各式装甲车辆上万辆、各式作战飞机上万架、各种火炮超过两万门。
作为板机和起爆器的原子弹初级,本体规模已经被压缩到的尽可能小,使用的核装药质量也已经尽可能少了。
已经将可能会发生的核污染的概率和严重程度尽可能的降到了最低。
给禁军的是命令,给朱靖垣的当然是申请许可。
2006年的时候,美国权威情报分析机构科学家联合会(fas)和美国自然资源协会(nrdc),这两家美国智库出版了一本名为《中国核力量与美国的核战计划》的核战争模拟报告。
紧随其后的是恐怖的冲击波,这种平时很难看到的近乎肉眼可见的纯能量波,眨眼间划过下方要塞营地中的建筑和人群。
只不过实施情况是,大明的喷气式飞机比露西亚人快了将近一倍。
所以他们制定作战方案的时候就提出建议,由禁军出面直接把整个要塞给清理掉,以避免十万大明将士的伤亡。
但是这种要塞群实在庞大,当地驻扎的士兵数量,囤积的武器装备数量,也都太过庞大了。
在距离稍微遥远一点的地方,几公里到十几公里的范围内,超高的光热辐射点燃了一切可以点燃的物品。
在这个圆环边沿的人,有些可以侥幸的躲过一截,不过那已经出了要塞区了。
战争正式开始的时候,这三大片军事基地附近的士兵,大部分还在基地内部,并没有在展开进攻或者防御线。
但是这么干很显然是有反人类嫌疑的。
只有那些最先出发,最先离开营地前往战场的空军,确实幸运的躲过了这一劫。
也不想要一块被辐射落尘覆盖的大陆。
这里显然是用于防范大明对高加索地区的进攻的防御型要塞群。
至于地面上的情况,双方的陆军部队还没有遭遇,但是战斗实际上却可能已经开始,甚至已经即将结束了。
负责警戒的飞机已经升空,更多参与战斗的战斗机还在继续起飞。
也就辐射落尘的数量与爆炸的高度成反比。
在上升的过程中调整飞行的角度,转向各自目标的方向。
完成了试爆验证实验之后,氢弹的生产就直接进入了快车道。
所以这些东西都要提前准备好。
核武器的追求则截然相反,是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用尽可能少的燃料,释放出尽可能多的能量。
由此可见,核弹防空的效果是恐怖到了极点的,遗憾的是很难在自己的营地上方使用。
露西亚和德意志人觉得,大明的进攻应该会来的比较快,但是应该比自己快不了太多。
战斗的前几天,双方的主要目标,肯定就是抢占非军事区,组织防御线或者进攻线。
除了空军之外,地面部队实际交火和战斗还需要等几天。
这里应该是用于囤积向波斯方向进攻士兵和物资的基地。
以及以制造辐射落尘为目标,利用辐射落尘杀伤人口的时候,才会使用触地爆炸的核打击方式。
朱靖垣始终推荐以空爆的方式使用核武器。
而大明已经研发完成的两相氢弹,最终产生的放射性沾染估计是核武器中最低的。
核污染最严重的东西,是正在反应的核燃料,以及反应一半的核燃料。
从去年十一月到今年二月,工厂用最快的速度搓出了一批两相氢弹,在一月底空运到了作战前线的禁军手中。
在战争正式开始的时候,杨遇春直接给禁军发了命令,先对七个要塞群各打一枚。
禁军的所有新元素武器,在常规战争中最终发射的时候,都要再次向皇帝取得许可。
他们认为,尽管大明有更加强大的常规武装力量,与露西亚和德意志的军队正面战斗的时候,也应该能够有很高的交换比。
收到命令之后才开始迅速的向外输送人员。
露西亚、德意志、意大利三国,在这些军事基地和要塞之中,同样组织数十万士兵,砣矶了数以万计的大型军备准备。
其中的人和战车以及飞机还有各种装备,都变成了巨大火堆中的一个个不起眼的小火星。
只有在进入实战状态的时候才会正式组装起来。
所以这批以实战为目标的氢弹都是纯粹的两相弹。
这种攻击方式的影响范围可以说是非常庞大的,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
大明的参战不是突发的,而是提前就做好了准备的。
所以朱靖垣从未批准过以杀伤人口为目标的触地爆炸式核打击计划。
相当于所有人在核爆之后什么都不做,全都站着等死的结果。
火海的范围大概是个半径十六公里的圆。
朱靖垣也要求尽可能使用空爆,只不过允许他多爆几个而已。
轰炸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还是最早期的反应效率最低的原子弹,核污染级别可以算是核武器中非常高的了。
在此基础上,核武器所造成的核污染,危害范围最大的因素,是核爆炸之后的辐射落尘。
在新元素武器本身没有受到外来因素限制的情况下,这就是理所当然的正常使用方法。
能够造成的死亡人数可能会超过5000万之巨。
大明的指挥官知道露西亚在这里有几个超级要塞群。
至于要塞区的营地内部,那是彻底的人间炼狱。
这就导致火焰风暴来的格外猛烈。
大明的那一边实际上也在这么干。
朱靖垣前世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的两个厂区直接变成了无人区。
于是,当巨大的蘑菇云慢慢成型的时候,七个巨大的要塞群已经基本变成了七片废墟。
顷刻间化成了飞灰,一点渣渣都没有留下。
与之情况类似的,还有露西亚高加索地区的里海沿岸地区,与大明的波斯藩国的巴库油田北部里海沿岸地区,双方交接处的一片要塞群。
把外壳的铀二三八涂层换成了铅。
确认双方的命令和许可相同,且都在提前批示下发的作战方案之内,才正式启动了发射程序。
剩下的部分士兵,因为种种原因,非常幸运的没有马上死亡,但是大部分也是重度烧伤或者重创状态。
在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广袤的范围内,将有上亿人受到辐射落尘的影响。
更重要的还有泰西诸国境内的大明人。
双方空军的战斗爆发的地方,已经深入露西亚境内了。
再加上超过九倍音速的恐怖速度,也让普通飞机没有机会捕捉到它的踪迹。
大明的弹道导弹从几万米的高空坠落下来,在要塞群上空一千多米的高度上绽开。
爆炸发生的时候,绝大部分的士兵都正在准备外出集合,他们当时并没有多少躲避的意识。
朱靖垣也在等着这一刻,看到消息之后直接给禁军回信,可以启动发射。
军营所在的整个世界都好像变成了一片无边无际的火海。
名义上是配合自贸区开发城市建设,在需要的时候也是理所当然的屯兵地。
因为核电站就要让核燃料缓慢的持续反应,持续的释放出热量来烧水推动汽轮机发电。
三个要塞群中,最北边的一个,应该是为了针对性的掌控露西亚境内,乌拉尔山脚下的非军事准备的。
不过朱靖垣还是在批文回复中提醒,优先使用最干净的两相氢弹,同时要在一千米以上的空中引爆。
还有露西亚与曾经的奥斯曼国交界处,高加索山脉南侧朝向波斯地区的山谷内,在露西亚占领奥斯曼之后建设的要塞群。
杨遇春认可了这种判断和分析,所以将编制完成的作战方案交给皇帝批准的时候,直接附上了新元素武器的使用申请。
所以建议在战争爆发之初,使用新元素武器直接摧毁。
这份命令发给负责执行的禁军的同时,也会直接送到看朱靖垣的面前。
但他们很快就遇到了大明的空军。
一部分散开去接管非军事区,一部分径直向东方快速前进,试图冲进大明一方的非军事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