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武庙十哲是什么?众帝的观后感(1/2)

第167章 武庙十哲是什么?众帝的观后感

“竟然能将兵用到这种程度,不愧是兵仙。”

“用兵如仙,用兵如仙啊。”

始皇帝嬴政不由赞叹。

有哪个指挥官,能将自己的手下记得这么清楚的。

“陛下,在臣看来,韩信调兵遣将的能力,已经达到了一种非常高深莫测的程度, 如果臣与其对战,恐怕会很头疼。”

“刘邦能夺得天下,不是没有道理的。”

蒙恬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三军主帅,手底下的兵可不少。

可能像韩信这样,将士兵数量几乎记个大概,并且能在合理的地方调动他们。

这是非常难得的。

“说的不错, 看一个人是否厉害,不可以纵向比较。”

“比如拿韩信和霍去病比,能比吗?”

“明显是不能。”

“两个人不在同一个时空, 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怎么比较?”

“只有结合同时代的武将,以及同时代所创下的战绩,才能更好的说明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

…………

秦末时期,天下大乱,这时候的秦朝已经没有了挽回的余地,最终爆发了农民起义。

其中就有陈胜吴广,这两个人的势力在当时来说是最大的。

不过到了后来,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了,此时的刘邦和项羽开始崭露头角。

不过两人这时候是合作关系。

由于天下纷争进入了白热化,最终的项羽和刘邦不得不分道扬镳。

项羽在征战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厉害的武将,他就是韩信。

这时候的韩信还追随项羽,只不过在项羽这里,韩信一直没有得到重用。

后来在萧何的引荐下,韩信追随了刘邦。

追随刘邦之后, 韩信的能力过人, 开始建功立业。

在韩信死后, 他被列入了“武庙十哲”。

由此可以看出,韩信肯定是有过人之处的。

那么韩信被后人誉为兵仙,他到底有没有这个资格呢?这就要从韩信的手下败将说起了。

…………

“武庙十哲,这是什么?”

身为主人公的韩信,看到自己上榜,自然高兴。

毕竟他一生的梦想就是可以扬名立万,让自己的名字响彻神州大地。

而眼下,他做到了。

整个华夏大地,都将会流传着他的故事。

可看到武庙十哲。

他不理解。

不仅是韩信,其他人也不理解。

“武庙十哲?这是什么?我怎么没听过。”

“不知道是谁搞出来的东西。”

“不过韩信能名列其中,说明这玩意很厉害才对。”

“是了,武庙,这听上去就很厉害。”

“文庙,武庙,武庙应该算是武将的最高荣誉?应该是吧?”

…………

刘邦重用韩信,让刘邦在楚汉之争中获胜,由此刘邦有机会建立汉朝。

从此开始韩信也得到了刘邦的赏赐,并且汉朝建立之后,韩信也被封为了异姓王。

这时候的韩信到达了人生的巅峰。

话说回来,韩信能够被誉为兵仙,看看他打败了谁就明白了。

魏豹是韩信打败的第一个对手。

作为秦末时期的群雄之一,魏豹的实力毋庸置疑,能够打败这样的对手,足以说明韩信的实力。

不过魏王豹是投靠了项羽,但是后来反叛了,到了刘邦这里也是如此,结果被韩信给收拾了。

最终的魏王豹被韩信一招“临晋设疑、夏阳偷渡”击败。

秦国名将章邯是知名度比较高的一个武将,在秦二世时期,章邯担任少府一职。

在巨鹿之战中,章邯被项羽击败,漳纡之战中再次被项羽击败而投降,随项羽入关。

到了楚汉之争时,章邯负责抵挡,这时候的韩信发挥了作用。

后来韩信率军进攻章邯,这时候的韩信袭击陈仓,结果章邯率军驰援,结果没有赶到,最终城破失守,这时候的章邯选择了拔剑自刎。

纵观韩信打败的这两个对手来看,每一个实力都不可小觑,到了之后韩信继位征战,仍然打败了很多武将。

在楚汉之争中,韩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假如没有韩信将章邯、魏王豹打败,那么在这时候刘邦可能都不会成功。

韩信打败的武将有很多,第三个就是成安君陈馀,魏国名士。

当时魏国灭亡时,秦始皇曾经出千金买他的人头,这就足以看出陈馀的实力。

当时的章邯对付陈馀,这时候的韩信东进井陉,拔旗易帜,背水列阵,以三万弱旅大败二十万赵军,这时候的燕王知道不敌对手,于是选择了投降。

田横,故齐田氏宗族,后来项羽三分齐国,这时候的齐国内乱,田横发动齐地父老,将项羽主力牢牢牵制在齐地。

这时候韩信引兵南下,选择了进攻田横,最终韩信攻占齐国,田横等人逃亡,这时候韩信就已经是崭露头角了,成为了厉害的武将。

项羽手下第一猛将龙且,此人也是韩信的手下败将。

韩信攻克齐地后,龙且率二十万大军出击,后来龙且迎战韩信,韩信用诈败的手段嬴得了龙且,最终水淹七军,导致了二十万楚军全军阵亡。

龙且作为项羽的第一猛将,能够打败他,可以说在之后的楚汉之争中,让刘邦占了不少便宜。

楚汉之争时,韩信仍然发挥作用。

这时候韩信的对手就是项羽,西楚霸王的名字可不是白叫的。

这时候的项羽无人可当,项羽一生勇不可当,刘邦都得避其锋芒,可是韩信对项羽是不惧怕的。

由此韩信在垓下遇到项羽,这时候双方开始交战。

项羽善打硬仗、险仗、恶仗,几乎就是天生的战神。

在这样的情况下垓下之战开始了,面对马上失败的项羽,韩信让士卒高唱楚歌,从这一点来说,很大程度上摧毁了楚军的士气,结果导致了楚军没有反抗的余地。

正是有了韩信,华夏历史也有了很多典故,全是关于韩信的。

比如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说的是刘邦想东出与项羽争夺天下,必先占有关中,而陈仓是进入关中的必经之地,两地之间有险山峻岭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

韩信派樊哙带领一万人去修五百里栈道,并以军令限一月内修好,这是三年都不能完成的任务,借此迷惑麻痹了章邯,谁知韩信率领精锐部队,从无人知晓的小道翻山越岭偷袭陈仓,顺利地挺进到关中。

这个典故告诉了世人韩信的兵法运用的淋漓尽致。

比如十面埋伏。

说的是汉王刘邦追击向彭城撤退的项羽,并派出使者与韩信、彭越等人联络,许诺日后与他们共分天下,并把临淄、大梁、淮南大片土地封给他们。

果然不久,韩信率三十万兵马自齐南下,切断了项羽向彭城的退路;彭越率数万兵马与刘邦会师,担任主攻;刘贾与英布自寿春率兵北进,切断项羽南逃之路。

项羽退至垓下,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军队被重重包围了起来。

这也可以看出韩信对于地势的运用。

再比如功高震主。

楚汉僵持时,蒯通知道天下局势的变化取决于韩信,劝韩信说:“您功劳太大了,将来汉王难免猜忌你,不如两不相帮,三分天下。”

韩信想着刘邦的知遇之恩,不忍背叛刘邦,没想到后来一语成谶,被刘邦猜忌怀疑,最终被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