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兴盛制冷建厂(2/2)

兴盛制冷工厂一边投入人力紧张的安装调试生产线,一边带着刚招收的技术人员,学习了解各种专利技术。

当然,这个制冷设备生产工厂,不属于启明星汽车制造厂。

现在卖掉这家企业,不但能还了贷款,他们还能剩下不少钱。

当初弄到这条重型汽车生产线的时候,只想着普通货运需要,根本就没有想过这种冷链运输产品的打造。

谁掌握这套生产技术最好最全,谁就是兴盛制冷的总工,然后是工程师和技术员。

每年启明星慈善基金都拿出十亿rmb做慈善,有这样魄力的民营企业谁不喜欢。

不过兴盛投资公司当初得到的指令,是去岛国找一家家用制冷设备生产厂家。

对于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依然不达标的,那就去生产车间做维修工。

自己的启明星汽车制造厂,还有着一个重型卡车制造分厂的。

只是岛国地方太小,这种特种车辆早已市场饱和,国外市场又被岛国和世界上其他制冷设备巨头占据,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涉足其中。

不过想想如今那边得情况,各种军事装备满大街都是,还真不能说安德烈他们玩的太过火。

家用制冷设备其实很简单,产品被买家买回去之后,基本上就固定在一个地方一般不再移动。

别的不说,就看启明星汽车制造厂几次扩建全都非常成功,不但成为整个粤省著名的利税大户。

一问才知道,那家岛国制冷企业虽然也生产电冰箱和空调,但是他们的产品在岛国几乎没有什么名气。

当地政府给了非常优厚的投资条件,要求只有一个,尽量帮助解决本地年轻人就业问题。

为了你们去招惹人家,臣妾做不到啊!

只是这家制冷设备生产的重点不是家用制冷产品,兴盛投资公司的人不敢做决定,这才请示孟青善这家岛国制冷企业要不要。

在合同期限内,任何接触了这些新技术资料的人,都不能去其他同类工厂工作,谁要是把这些商业机密给泄露出去。

不过大家都清楚,仅凭那个势力自己,根本不敢单独找安德烈他们的麻烦。

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兴盛制冷的技术人员已经基本掌握了所有生产技术。

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不同,生产工人只需要熟悉生产线上的工作流程就好。

这家岛国企业之所以不行,是因为岛国制冷设备的生产企业很多,有两家还是世界巨头企业。

这些制冷设备技术中,孟青善最关心的还是冷藏车的生产技术。

没过多久,从岛国买来的生产设备运抵羊城港。

以七千万米元的价格将家用冰箱空调生产线,和制造冷藏车厢的生产技术工艺,以及所有他们掌握的制冷设备的专利,一起打包买了下来。

在岛国寻找了一段日子,家用制冷企业也谈了不少,只有这一家同意转让所有技术和生产线。

他们恨呐!

你觉得不服想离开,公司法务部不是吃干饭的,当初让你们接触技术资料的时候可是签了保密合同。

那就借着这次当地民众帮他忙赶走了仇人的机会,借口感谢大家帮忙,所有商品进行大幅度的降价优惠。

同时还能让自己的重型卡车,和小型厢式货车都多出一款冷藏运输车型。

这对正在建厂的‘兴盛制冷’当然不算问题,自己这边还一个工人没有呢,最需要的就是生产工人。

孟青善回到京城,马上给还在岛国那边等消息的兴盛投资合伙人,打电话询问具体情况。

可是对他来说可是非常愿意买下来的产业。

工人们也经过这段时间的培训,完全可以熟练生产冰箱和空调。

就在他们来回扯皮的这段时间里,兴盛投资这些设备已经装船起运。

孟青善这边买了设备根本就不再关心他们两嘴毛的事,只管加紧兴盛制冷工厂的建设和新员工培训。

不过保温技术要求一点不比制冷技术要求差,如果保温做的不行,制冷设备就得一直运转,冷藏温度还不能达标。

而他们做擅长的领域,是制造冷链运输车辆的车厢。

岛国那边买下那家企业的制冷技术设备往回运输的时候,引起了岛国几家制冷巨头的关注

可人家兴盛投资虽说总是弄东西去华国,但他们公司从注册地到人员,实打实的都是米国粑粑。

拿着自己的制冷产品,大把从华国捞钱的日子,已经随着那一船设备一同里他们远去。

如果企业破产被银行收走,这家企业的股东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当然他不会让岛国那帮人知道自己正需要这样的东西,谈判的时候还是借口需要的是家用制冷产品。

临走时给瓦连京兄妹三人留下一万米元,作为他们这段时间看护列昂尼得的开销。

孟青善对这次的交易非常满意,制冷设备生产门槛其实并不高,买来的所有制冷设备专利和生产线,马上就能在华国生产出不错的产品。

那样不但费油厉害,使得消耗太高无法跟进口设备竞争,还会让制冷设备因为长时间工作而使用寿命减少。

孟青善无语,这些人不愧被人称作战斗民族,确实猛地一批,连这种民间势力间的争斗都能把装甲车用上。

倒是冷藏车还没有达到生产要求。

孟青善也不着急,让他们认真研究,务必能做到完全生产出岛国之前那家企业,生产出来冷藏车设备,才可以正式开工生产。

对于已经完全掌握了生产技术的家用冰箱和空调,孟青善告诉阿姆罗·贝鲁,可以开始生产这些家用制冷产品。

不过一定要严格把控质量,绝对不能让一台质量不过关的产品出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