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新生报到(2/2)
众人赶紧推辞,最后见推不掉只好一人接过一个。
这位家长拍了拍手,对大家说道:“复旦大学经济系可是现在最热门的专业,你们能被录取。
在一起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和磕碰,希望大家互相体谅,千万别闹矛盾啊!”
这位家长也趁势吩咐自己儿子:“付强,快把咱们从老家带的苹果分给你的室友尝尝。”
而先来的那几位同学似乎都觉得钢制的更结实稳当,早已经占下了钢制的床铺,这个老式木质的反而没人用,孟青善一看正好就它了。
高考成绩绝对在这次高考中排在全国前列,以后你们这些精英就要在一个宿舍里生活了。
当然这样的名额也不是你有钱就行,这年月的高校那可是非常高傲,就算自费的高价生,也是有分数线的。
推开201的房门,宿舍里的人已经差不多到齐了,宿舍两边靠墙放着四个上下铺,看这意思一个寝室满员应该是八个人。
那是八五年教育部出台了新规: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自费生,从而使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调节计划招生双轨并存。
孟青善的宿舍8号楼,是一栋跟刚才那座楼一模一样的楼,他的宿舍是二楼的201,这里以后将会是他在复旦生活四年的地方。
换成饭量少又会节省的女生,可能一学期下来,连洗衣粉、牙膏、肥皂等生活用品的钱都省了。
别说,这位付叔叔这么一弄,201寝室的这些同学一下子亲近了不少,开始互相做起了自我介绍。
这个后来被人称作“双轨制”政策,也算是国家开启乡镇集体单位甚至个体企业委托高校培养人才的途径,也为更多考生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
你的高考分数,如果连比正常招生的分数线低了老大一截分数线都达不到,你拿再多钱也没用,这样的废物老子不要,这样的人若拿到我们的毕业证,纯属给学校丢人!
希望你们在一起互相帮助,另外大家都是从全国各地来的,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都不同。
大家听了这位家长的话,都赶紧表态说没事的,请叔叔放心,我们大家以后都是好兄弟云云。
当孟青善介绍自己是个渔民的时候,宿舍其他同学都惊叹起来,原来整个201只有孟青善是生活在海边的,其他人有一半还没见过大海什么样。
这时候即便谁家有点小钱,也不可能像几十年后那样,哪个送学生的家长大手一挥:“走!叔叔请你们出去饭店吃顿饭!”
然后递给孟青善一小叠饭票和菜票,在他名字后面打了个勾,告诉他的宿舍在哪里,就算他报过到了。
通过跟指导员的简单交流,孟青善才弄清楚,这时候考上大学根本不用交学费,自己以为要交学费那是因为自己前世没上过大学!
不但学费没有,就连住宿都免费,而且每个学生一个月,还能领到近二十块钱的生活补助!
这年月一斤大米两毛不到,一斤大白菜两分钱,一斤猪肉九毛左右!
换成饭票菜票,在不盈利的校食堂吃饭,打份米饭一毛钱,一份素菜一毛,二毛的菜里面就有肉,省着点二十块钱差不多够一个男生整月吃饭了。
众人听孟青善自嘲觉得有趣,都笑着跟他询问捕鱼的事情,倒是让他一下子跟这些室友熟络了起来。
回到宿舍,大家都是同龄人聊的就很随意了,免不了大家谁会说,他坐的那趟迎新班车上见到了某个女生长得很漂亮,不知道是哪个班的。
这个说他那趟车上见到不止一个漂亮女生,要是其中一个能被自己追到就好了。
大家都是刚从苦逼的高三有幸熬出头的。
现在终于安然度过了独木桥,一下子也都放飞了自我,免不了就谈起了他们这个岁数最感兴趣的话题,女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