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6.第946章 洪承畴的信(2/2)
同年七月十九日,鼻子流血不止的皇太极率领八旗全军到达锦州城北的戚家堡(辽宁锦县齐家堡),此后他将大军分别驻守在了王宝山、壮镇台、寨儿山、长岭山、刘喜屯,等各处险要地域。
并且就地挖壕,将松山一带的洪承畴明军主力团团包围了起来。洪承畴最初的凶猛攻势是被崇祯逼得,将战事拖延数月没有进行最后的总攻,以解除锦州之围也是有一定考量的,因为大概只有他才明白,一旦大明这支最后的主力大军出现了闪失,后果绝不是从头再来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王朝的覆灭。
千斤重担压在了他身上,使他在四月与七月中间选择了求稳,想要与清军围攻锦州的部队耗下去。
为吴三桂邀功请赏也是他的两手策略,一是鼓励军心,二是用此前的战果来稳住崇祯和兵部,避免他们急于求成。
毕竟即使锦州立刻解围了,但是日后还有一个守与不守的问题,除非明军放弃锦州,但是在崇祯和祖大寿两方面都不会这么做。
祖大寿不想被崇祯牵着鼻子走,崇祯不想丢失一城一地。
然而洪承畴更怕的应该是崇祯发疯,让他带兵去攻打沈阳吧,所以无论怎样,他都需要赶紧报功,把此战说清楚,并告诉朝廷,我们已经胜利了,此战需要暂时中止,大军也需要修整。
可洪承畴虽然说是求稳,却也并非是怯战,他绝不是不想要和后金军算总账,否则他大可以全军开入锦州城,如果全力一击冲破后金军的包围圈,进入锦州城与祖大寿汇合的话,多尔衮等诸贝勒是绝难阻止住他的。
但是那样的话,皇太极日后也绝不可能会进攻锦州了,而只会分兵攻占锦州的周围各城,并继续围困锦州,可是这样的结果崇祯会答应吗?半个月他都耗不起,更何况是数年呢?
通盘考虑的话,要继续守住锦州就要一同守住松山和杏山,要想让后金军敢于与其决战也需要选择有利战场。
而且明军包括想要稳定住锦州防线的战略目的洪承畴此时也已经达到了,包围基本已经解除,崇祯又没有命令他撤退,就算崇祯命令他撤退,后金军的围城还会再次到来。
因此洪承畴只有等着皇太极全国总动员来同他玩儿命。
如此一来,明军也只有变攻势为守势,分兵把守松山与杏山,与锦州的祖大寿形成犄角之势,坐等皇太极出招。要么迫使皇太极妥协,要么迫使他决战。
之后便有了皇太极于正面战场再次受到重挫,而他又命令阿济格突袭塔山,剪掉明军羽翼,断掉明军给养。
后金军趁海潮落时踏海进攻,夺取了明军屯积在笔架山的粮草十二堆,明军屯粮被付之一炬。
没有了粮草的明军还怎么将这场决战进行下去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