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现在的干群关系 要做的就是水油交融(2/2)
原来今天的行动都是拆迁队精心安排的,在蒋革命讲课的时候,区政府和法院带着施工队,把蒋革命的老房子拆了个一干二净。
蒋革命知道发生了什么,他指着老屋的遗址,从牙缝里挤出了四个字:“阵——地——丢——了——”然后,一头歪倒在两个儿子的怀里。
蒋革命死了。
孟扬帆在得知这个消息时心里一震,谁能料想到这样的结局呢!好在他的两个儿子并没有让政府为难,顺利地将老父安葬了。
李非语将蒋革命的死亡经过向柏安民进行了汇报,柏安民本来正在匀速敲动着的手指突然停住了,他严肃地说:“出事了!我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我有一种预感,蒋革命不会死得这样平静。要叮嘱临山区,一定要注意做好安抚工作,关注拆迁户动向。市委该出面时还要出面,这么大的工程,市委还要加强领导。”
柏安民说话就是这样的口气,好像只有他才能代表市委。孟扬帆兼任市委副书记,李非语是市委专职副书记,但在柏安民看来,他这个党委一把手没有出场,他们就算不得是真正的市委。
李非语把柏安民的讲话精神向临山区作了传达。虽然医院给蒋革命开出的死亡原因是心脏病发作,但毕竟是因拆迁工作而引发。除了做好蒋革命的家属工作,更重要的是防止更深层次地激发拆迁户与政府的对抗情绪,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
花都房地产公司在临山区政府隔壁有个项目部。蒋革命一死,李翠平担心拆迁户借机到项目部闹事,她决定到拆迁户安置点去看望一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缓和一下拆迁户的情绪。
安置点位于新区内一面平缓的坡地上。拆迁户们有的在镇上租房子住,但更多的住在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或窝棚里。李翠平的小车刚一停稳,一个拆迁户大喊一声说:“李富婆来了!”拆迁户们一拥而上,将李翠平和四个保镖围在中心。
毕竟是一个女子,没见过这个阵势,李翠平有点慌了神,不停地赔着笑脸。拆迁户们大声责问着,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说要补助房租,有的说交通不便,有的说安置房楼层太高,不一而足。李翠平让人一一记录下来,口里不停地说着:“马上解决,马上解决!”有人说:“还解决个屁啊,地被征了,房子也拆了,我一大家子人喝西北风去啊?”一个年轻人阴阳怪气地说道:“这么年轻就成了富婆,后面肯定有靠山吧。”马上就有人应和说:“那当然,要想富,先脱裤!”然后是一阵瘆人的大笑声。
这时,有一个拆迁户质问李翠平说:“我听区里的干部说,补助款被你们公司扣押了?”
李翠平解释道:“不是扣押,是为你们交养老保险。”
又有人大笑说:“李富婆这么好心,还为我们养老。”
“还我的房子!还我的土地!”几百拆迁户闹了起来,喊口号,砸石头。
李翠平见势不妙,大叫道:“拆迁是市里的政策,有本事你们找政府去,对我一个小女子发脾气算什么本事!”说着,狼狈地挤出人群,连滚带爬地钻进小车,一溜烟跑了。
这时,有人大喊道:“乡亲们,李富婆逃了,指望她是搞不出个啥名堂来的,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走,找他们说理去!”说着,四五百名群众浩浩荡荡地向区政府奔去。
当日上午,也是因为担心蒋革命的意外死亡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孟扬帆决定再到临山区去看看,李非语、马砺峰陪同,三人同乘孟扬帆的金冠新一代。也是活该倒霉,车子刚刚开上通向区政府的公路,就看见众多拆迁户蜂拥而至。有群众当场就认出了孟扬帆的车子:“这不是孟市长的座驾吗,请他出来说说理!”“刚才李富婆不是说找政府吗,孟市长来了就好!”
车子无法再前行了。孟扬帆钻出车子,因为气恼,脸涨得通红,他对着人群喊道:“你们要干什么?政府是严格依法征地拆迁,征地拆迁时充分考虑到了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你们要是还有什么要求,选出几名代表来反映情况!”说着,钻进车子就要离开。
“说得好听,不能让他溜了!”“叫这狗官出来!”“还我的房子!还我的土地!”“今天不把安置费问题解决了不要想离开!”口号声此起彼伏,车队和群众陷入了僵持状态。
孟扬帆见场面不可收拾,立即打电话给市公安局局长黄正理,让他迅速带领干警赶过来。考虑到公安干警人数太少,而围观的群众又太多,孟扬帆不放心,又打了个电话给驻荆都的武警支队负责人,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赶过来。
十来分钟的工夫,几十名公安干警赶了过来。他们想挤进人群,把围在中心的市长一班人解救出来。但外层的群众手牵着手,组成了厚厚的人墙,他们一时也无法挤进去。好在武警战士马上赶到了。他们手持盾牌,很快分开人群,背靠背站成两排,用身体挤出一条小道。
见保驾护航的队伍赶到了,孟扬帆松了一口气。他钻出小车,李非语等人也先后钻出小车,在武警的保护下,狼狈地向外挤着。人是接出来了,可是孟市长的金冠新一代轿车一时却没办法开走。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砸——”
不知谁喊了两声,伴随着声音同时而至的,是几块呼啸的石头,“哗”的一声,车玻璃碎了。更多的石头如雨点般飞向金冠,小车发出“砰砰砰”的闷响。
刚才,孟扬帆、李非语和马砺峰几个人是挤出了人群,可是司机小鲁没来得及出来。他大喊着“救命”,双手抱头缩成一团。武警战士再次返身相救,等将小鲁拉出来时,他满头是血,浑身伤痕累累,已无力站立,武警战士只好将他抬上了临时担架。
拆迁户们还不解气,“天天坐小车,搞腐败,掀翻它!”不知谁又喊了一句。武警战士们正忙着护送领导们上车,没注意到这边的动静。实际上,就是注意到了也没用,人太多了。只见一群年轻人从一侧托起孟市长崭新的金冠,“嘿——”一声,市长的座驾顿时四脚朝天。油漏了出来,不知谁扔了一只烟头,“呼”的一声,金冠冒出了熊熊大火,浓烟冲天。
见闯了祸,众人一哄而散。
李非语在远处目睹了这一幕,心里暗暗叫苦。
孟扬帆知道今天的事情非同小可,现在网络上的消息传播得太快了,这事要是被捅上了网,他马上就要扬名全国了,很可能会影响到他的政治前途。他看得很清楚,刚才的现场中,有不少人拿着手机拍照。
他马上打了几个电话。第一个打给了市委宣传部部长林瑛,把今天发生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要求她安排专人监控网络消息,如有报道,要采取一切措施删帖。第二个打给了费顺建,要求他立即命令临山区电信局,暂时关闭宽带服务,理由是机械维护。第三个电话打给了柏安民,把今天发生的情况向他进行了紧急汇报。他知道,在这个时候,没有这只老狐狸出面,局面恐怕是难以收拾的了。
没想到,柏安民在电话中官腔官调地说:“扬帆市长,少安毋躁,我现在正在省里参加一个重要会议,还要过几天回来,家里的事情还是由你亲自处理吧!”
孟扬帆想骂娘,可他现在还不敢公开和柏安民对抗。在思考一番之后,最后他还是决定打个电话给自己的老领导汇报一下,也就是省委副书记卫前。电话很快打通了,卫前也是叫他不要着急,回去休息几天,暂时不要露面,余下的事他会安排柏安民处理。
李非语后来了解到一个细节。当孟扬帆的金冠被掀翻后,油箱里的油全漏了出来,有少量流到了附近的一口鱼塘里。承包鱼塘的老板硬是要了五千块钱的赔偿费,理由是鱼塘里的水受到了污染,影响到了鱼的生长,政府必须要进行赔偿。费顺建是哑巴吃黄连,还得乖乖地认账。
李非语感叹,现在的干群关系,就像油和水,融洽不到一块儿。
过去有一句话,叫做防火防盗防记者,现在改了,叫防火防盗防网民。领导们最怕的就是网络,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被网络曝光。一开始也许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比如抽极品烟、戴名表、公款吃喝、醉驾等此类,但事情一旦被捅到网上,引起了关注,再被网民用放大镜一审视,牵连出其他问题,引起纪委或上级领导的关注,事情往往就弄大了。因网络曝光而被处理乃至免职的官员屡见不鲜。
自接到孟扬帆市长的电话后,市委宣传部部长林瑛就知道拆迁户闹事非同小可,现在的网民,巴不得天天看领导的笑话,现在有了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岂会白白放过,网络上还不吵翻了天?这是涉及荆都形象的大事,处理不好,宣传部门肯定要挨板子。
可现在毕竟是个网络开放的时代,一条有兴奋点的新闻放到了网上,传播速度比世界上传播最快的病毒还要快。事发当天,省内外起码有近百家网站出现了孟市长驾驶员挨打和座驾被焚的新闻,还配有图片。图片中,金冠四轮朝天,浓烟滚滚。手机拍的照片虽然清晰度不高,但大致还是能看清当时的混乱场面。
网上的情况柏安民当然一清二楚。他不急,急什么呢,损面子的是市长,和他柏安民关系不大。再说,让这愣小子吃点苦头也是应该的,让他知道领导不是那么好当的,更不是人人都能当的。
网上新闻满天飞的时候,柏安民正躺在花都大酒店的一个套间里,旁边睡着柔情似水的老板娘李翠平。李翠平为他在花都专门辟了一个雅室,这里比他的家还要温馨。平时,只要他一走进这里,所有的事情都不用问了,李翠平会把他当做活神仙一样,安排得井井有条,伺候得舒舒服服。
柏安民很喜欢这个女人,除了爱钱和多一点心机,她甚至算得上是一个完美的女人。再说,爱钱也不是什么缺点,谁不爱钱呢?钱让人有安全感,何况她一个单身女人?在这尔虞我诈的社会里,多挣点钱也是应该的,反正他柏安民有的是让她挣钱的机会。
望着眼前闭目养神的柏安民,想想昨天拆迁户们闹事的一幕,李翠平说道:“你倒还沉得住气,拆迁户们闹事了,孟市长的脸丢大了,我不知道还要损失多少!”
柏安民半天才睁开眼睛,说:“急什么呢?天掉不下来,有我在,不用慌。”
李翠平又偎到他的身边,用小手温柔地抚摸着柏安民的胸脯,撒娇地说:“我急嘛,昨天的场面你是没看到,好几百拆迁户,一片混乱,石头满天飞,我害怕。”
“肯定有几个为首的,只要把这几个逮起来,他们就成了一盘散沙,成不了大事。”
李翠平眨了眨眼睛,哭丧着脸,说:“可是,有时候,散沙也是能迷瞎眼睛的。”
柏安民在她的身上又捏了几下,安慰道:“别怕,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就是市委的事,我们马上开会研究,保证让你的工程顺利做下去。”
李翠平这才开心一笑,说:“那我就放心了,我就知道你不会丢下我不管的。”
人除了自然生命之外,还有一个经济生命。经济生命决定自然生命。没有经济生命,人就无法生存,或者生存得很艰难,营养不良,面黄肌瘦,像山坡上的荒草野树。有了强大的经济生命,人就成了温室里的花木,喝的是营养液,呼吸的是纯净的氧气,过的是四季如春的滋润日子。
经济生命是通过争抢得来的,不像自然生命一个精子钻进一个卵子里就能产生。可是,她李翠平凭什么去争抢呢?除了这青春的身体。她自二十岁到花都大酒店打工,被刚刚担任荆都市委副书记的柏安民看中,成了他的情妇。到如今,十来年过去了,她也三十岁了,时间是女人的敌人,虽然目前她还风韵犹存,可毕竟是在一天天地走向残花败柳。好在柏安民待她还不坏,该给的都给了,该安排的也都安排了。可是,有一点,李翠平还是很清楚的,那就是她总有一天会被他所厌倦。这是男人的通病,看不透这一点,就是个天真的女人,天真的女人往往输得很惨。
三十岁的女人还没有嫁人,以后的日子怎么办?可是,她能嫁给谁呢?女人一旦有了钱,看男人就不怎么上眼了。钱使眼光变高了,钱越多,眼光越高,男人都成了地上的蚂蚁。她能嫁给一只蚂蚁吗?
面对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帖子,孟扬帆有一种末日来临的感觉。但是,他明白,过了这几天就好了。网络有它的劣根性,说得不好听点,网络就像一条饥饿的狗,它永远在等待着下一根骨头,一旦有了新的吸引眼球的新闻,狂热而盲目的网民又会把注意力转向下一个倒霉蛋。
但眼下的这几天还是很难熬的,他还要去找找柏安民商量对策。凭良心说,自他当上市长后,是没有怎么把这位老朽放在眼里。为了树立自己“开拓型领导、实干型领导”的形象,他来得急了点,锋芒露了点,没想到出了事,出了大事。有省委卫副书记这个靠山,谅他柏安民不会袖手旁观的。
第二天上午九点,孟扬帆准时来到市委柏安民的办公室。虽然来之前已联系过了,可是柏安民还没有到,孟扬帆只好在秘书长孙志明的办公室里等着。过了十分钟,柏安民来了。他是真的有事,还是故意要晾他孟扬帆十分钟?现在,孟扬帆也没有心思去计较这些细枝末节了。
柏安民一见面就拉着孟扬帆的手说:“扬帆同志,你辛苦了,现在领导干部不好当啊,上级领导交给的任务重、压力大,下面的群众不理解、不配合,工作难,难于上青天啊,你受委屈了!”柏安民的话说得孟扬帆心头一热,看来还是卫前的电话起了作用。
孟扬帆把昨天发生的事和网络上的情况向柏安民简单地进行了汇报。柏安民双眉紧蹙,可是他的手指还在悠闲地敲着。听完了孟扬帆的话,柏安民说道:“昨天,省委卫副书记已给我作了重要指示,要求妥善处理,确保稳定。扬帆市长,你思想上不要有包袱,抓发展出了点小问题,无非是工作方式和方法的问题,省委会保护干部的。我们当前要做的就是采取对策,安抚拆迁户,平息舆论。下午召开常委扩大会议,把有关事情布置一下,统一思想。”
下午,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市直单位和县市区的主要负责人出席。在会议开始前,主席台上,柏安民当着全体与会人员的面,和孟扬帆耳语了两句。也并不是说他有什么秘密要对孟扬帆说,而是要给下属们一种感觉,说悄悄话,既显得神秘,又显得亲密。这说明市委、市政府的两个一把手是融洽的、团结的。
会议时间很短,不到一个小时。主要是柏安民的一个讲话,讲话是有稿子的。柏安民大讲特讲拓展城市新区建设的重要性,为发展搭建平台,做好经营城市的大文章。最后,柏安民讲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敢于破解发展难题,敢于迎难而上,即使出了一点小问题,只要坚持做到了“两不”,即不放错口袋,不上错床,就没有什么大问题,无非是工作方法和方式的问题,市委是关心和保护干部的,保护干部就是保护发展。当前,各级干部要多宣传荆都大好的发展形势,不要传播小道消息和负面新闻,荆都要发出发展的强音,少一些发展的杂音;各级干部要解放思想,轻装上阵,争当发展的先锋和楷模。
参加会议的领导们都是很聪明的,知道柏安民讲话的意思。很明显,柏安民是为孟扬帆熄火的。今后大家就不要再议论了,特别是在酒桌上,口无遮拦,要是传到柏安民的耳朵里,就是和市委唱反调,搞不好是要穿小鞋的。
当前,在各地,强拆引发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甚至拆迁户自焚自杀也挡不住强拆的步伐。现在的干部们抓强拆,就像当年革命前辈们上战场一样,冲锋陷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他们为什么不害怕呢,他们的底气为什么这么足呢?说得好听点,这是为了发展。为了发展出点问题,只要不是特别恶劣,组织上一般谈不上处理干部,即使处理也会很慎重。这与贪污受贿有着本质区别。而且,强拆有利于树立领导干部形象,说明这个领导很强势,有魄力,能干事,工作有推进力,能解决其他人解决不了的难题。这样的干部能处理吗?不仅不能处理,有时还能得到升迁。这样,强拆反而成了干部的政绩。
柏安民很清楚,要想平息这次的拆迁事件,将拆迁工作顺利地推进下去,不给拆迁户一点实惠是不行的。接下来,他指示有关部门,迅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做好拆迁户的安抚工作。宣布对本次聚众闹事者一律不予追究,并修改了原来的拆迁补偿办法:第一,将代扣的养老保险金全部退还,改为自觉自愿购买;其次,适度提高房屋拆迁补助标准;第三,提高房租标准,不论是否租房,对所有拆迁户按时发放房租,一直发到搬进新房为止;第四,市内有关企业立即拿出两百个以上就业岗位,率先安排一批拆迁户就业;第五,加大实施农民工上岗培训,免费学缝纫、电脑、车床、汽车修理等实用技术;第六,安排生活困难的拆迁户享受国家低保政策。
新政策一出台,三百多拆迁户雀跃欢呼。他们自知闯了祸,天天担惊受怕,生怕警察找上门来,现在不但不予追究,每家每户反而又领到了一笔钱,而且部分没有生活来源的农民还安排了工作。老百姓都是实用主义者,这样的党委政府还有什么话说呢?这样,拆迁户们渐渐安定了下来,上访的人也越来越少。
趁着这大好的形势,柏安民把李非语叫到办公室,亲切地说道:“当前的形势说明,市委采取的措施是有力的,也是得民心的。我们荆都市新修正的拆迁安置办法在全省都是有典型意义的,概括地说,市委的政策就是四个字:‘和谐拆迁。’非语同志,你分管组宣工作,要围绕这个核心,好好策划策划,做点宣传文章。”
李非语接受了新的工作任务,和林瑛部长、李翠平一合计,三人绞尽了脑汁,两天两夜没睡觉,经过无数次修改,拟出了一个和谐拆迁的方案。
按李非语的理解,宣传方案一定要突出市委对新区拆迁工作的领导,突出市委的驾驭能力,重中之重就是要突出市委书记柏安民的高大形象。具体地说,方案中安排两项主要活动,一是柏安民到拆迁点去调研一次,到拆迁户家中走访慰问。当然一定要精心组织安排,千万不能再出现孟扬帆市长那样的情况;二是邀请江南卫视、江南日报、江南在线等省内知名媒体记者,来荆都现场采访和谐拆迁稿件,并安排柏安民接受现场采访。要想做大声势,扩大影响,没有这些名记们操刀那是不行的。当然,这仍需要精心组织,记者是一把双刃剑,有时能成事,有时也能坏事,他们是一帮难侍候的主。
方案送到柏安民手中,他连连叫好,让李非语按方案实施,不要心疼花点钱,荆都的形象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接着,李非语在李翠平的陪同下,又来到拆迁户安置点,把柏安民的走访慰问路线以及几户慰问对象都安排好了。回来后,又安排了两批警察,一批在安置点附近隐蔽待命,一批穿便衣,装成工作人员,防止发生意外。
李非语考虑问题是全面而周密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仔细推敲,确保到时不出现任何差错。调研的日子特地选择在周日,因为柏安民慰问的对象家庭中有小学生。出发了,如今领导也讲究起低调来了,好几辆轿车前呼后拥去慰问群众是不好看的,所以这次大家集中乘坐一辆高档中巴车。柏安民对李非语的安排很满意,一路上心情很好,陪同调研的还有市委秘书长孙志明、建委马砺峰、临山区费顺建、花都地产李翠平以及交通、社保、民政等部门负责人。当然,还有一群记者。
到了安置点,一下车,柏安民走在前面,后面一行人拎着猪腿、食用油、大米等生活用品。刚走了几步路,只见十多位拆迁户就热情地迎了上来。柏安民紧紧握住一位老人的手,另一只手在老人的手背上轻轻拍着,深情地说:“乡亲们,为了支持荆都的发展,你们辛苦了,你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市委不会忘记你们的!”柏安民握着老农的手久久没有松开,直到记者们拍够了,柏安民的手才放开了。拆迁户们一边说着“谢谢领导”,一边将慰问品接了过去。当然,这些人都是事前安排好了的。
接着,柏安民来到了住在活动板房里的拆迁户家中,了解群众生活,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
柏安民一行首先向陶老汉的家走去,这也是前几天就安排好了的。陶老汉是首批拆迁户,人很憨厚,他是不会为难领导的。陶老汉平时见过的最大的干部也就是村里的村长书记,听说市里的书记要来自己的家里慰问,而且还带着东西,陶老汉很激动,一大早就站在门外搓着双手,早早地等候着。
柏安民走到陶老汉家中,揭开了煤炉上的锅盖,看看锅里煮着什么东西,又拉开了橱柜的门。没想到橱柜门是坏的,两扇门差点掉了下来,幸亏陶老汉及时冲上去,一把扶住了。橱柜里只有一碗腌菜,一叠碗。柏安民又揭开了陶老汉的米缸,看看缸里的米够不够。
看完了这些,柏安民在桌子边坐了下来,他一把将陶老汉的小孙子抱在怀里,问他的学习成绩怎么样。这时,就有人递过来了书包和文具,柏安民将它们亲自递到陶老汉的小孙子手中。小家伙很高兴,现场朗诵了一首古诗《锄禾》。柏安民说:“你爹爹以后不用锄禾了,现在成了城里人了,下一步还要安排工作。”柏安民严肃地对随行的干部们说:“拆迁户们舍小家,为大家,为荆都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献,你们一定要关心拆迁群众的生活,要将群众的冷暖时刻挂在心上。”
接着,柏安民又问陶老汉有什么要求,目的是表现柏安民现场办公,为拆迁群众现场解决问题。由于事前已经教好了,陶老汉就大着胆子说:“现在安置点通向村小学的那条小路太窄了,旁边还有一口水塘,娃子们上学很不方便,担心他们掉到水里,我的小孙子就在上学的路上摔掉了一颗牙。”陶老汉的话还没有讲完,柏安民“啪”的一声,一只大手拍在桌子上,把桌子上的灰尘都震得掉了下来。陶老汉吓了一大跳,以为自己说错了,慌忙站了起来,两条腿吓得直哆嗦。柏安民生气地对站在门口的干部们说:“你们是怎么关心拆迁户的?这样的问题还要群众提出来,今天下午就安排施工!”交通局长和临山区的干部们唯唯诺诺地答应着,头点得像鸡啄米。临出门时,柏安民又拿出一个红包,递到陶老汉的手中。接下来,柏安民又走访慰问了几户拆迁户,当然,后面的程序要简单多了。慰问结束了,柏安民和拆迁户们一一握手道别,他们一直把柏安民送上车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