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不放过我的人很多,你要不要先排队?”(2/2)

卫来也笑——能不好吗,她出了问题,他非但拿不到钱,连“王牌”的头衔都保不住。

他往后舱走,先看商务舱,然后经济舱。经济舱很大,没坐满,有些人还没睡,顶上开着夜读的小灯,乍一看,像野地里散落的萤火。

很快扫了个来回,没有异常,他准备原路返回,伸手去掀分隔舱帘时,脚边忽然轻轻一碰。

他低头看,是个滚来的小皮球,将止未歇,还在摆动。

昏暗的头排座位上,响起一个稚嫩的女孩声音:“excuseme?”

卫来蹲下身子,把皮球掂在掌中,借着舷灯的条光,看清那个小小的身影。

咦,是候机时见过的,那个结小脏辫的黑人小姑娘。

她身边坐着的应该是她父亲,一直陷在沉思里,忽然被这动静拉回现实,有些茫然。卫来把小皮球递过去,小姑娘接了,父亲这才回过神来,跟他道谢。

同一时间,小姑娘递了什么过来:“谢谢帮我捡球。”

是颗橡皮糖。

一来一往,是生出交情的前奏,卫来不好掉头就走,接了糖,问她:“你从哪里来?”

“卡隆。”

“卡隆?”

那父亲听出他语气中的惊讶:“你是想到大屠杀了吧?

“我们卡隆没那么有名,不像塞拉利昂有钻石,刚果有黄金——现在知道卡隆的,都是因为‘四月之殇’。”

卫来想了几秒,才反应过来“四月之殇”指的是什么。

“你们把那次大屠杀叫作‘四月之殇’?”

“因为发生在四月,后来国内有个作家出了一本书叫《四月之殇》,卖得很好,大家都这么叫了。”

借着昏暗的遮掩,互相看不清面目,难得卫来居然会对卡隆感兴趣,这给了那父亲倾诉的欲望。

“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一家人恰好在外度假。但国内的很多亲友都罹难了。现在我们一家已经移民了,但每年这个时候会回去一趟——快到纪念日了。一想到这些,怎么都睡不着……”

“听说当时有一些国外的志愿者帮助你们?”

“是的,我们很感激。他们那个时候真是冒着生命危险——要知道,暴徒甚至枪杀了维和士兵。”

卫来记挂岑今那头,不便多聊,很快结束谈话。

回到座位,一切如常。空乘很尽职,一直守在岑今边上,看到卫来过来,低声跟他交接:“没什么事,她睡得很好。”

那就好。

卫来躺倒。出发以来,这一身骨头终于能切切实实舒展。他摸出屁股后兜里的记事本,在黑暗里哗啦啦快速翻动,纸页的味道在鼻子上方散飘。

今天写点什么好?

其实岑今人还行,作为雇主,对比自己经历过的那些脑满肠肥、张扬跋扈、有钱鼻孔朝天、拿刻毒当个性、要全世界迁就……

卫来要求不高,她已经过及格线太多,事实上,他还挺喜欢她的性格:大事自己拿主张,小事随意。

岑今翻了个身。

——“他们那个时候真是冒着生命危险——要知道,暴徒甚至枪杀了维和士兵……”

那时是怎样的混乱局势?她怎么熬过来的?卫来想象不出。对这世上大部分人来说,战争早就随着二战结束了——剩下的,都是与己无关的、新闻里的“冲突”。

她的呼吸有点重。

卫来皱眉,仔细听了一会儿,迅速坐起,去到她身边,俯身半蹲。

她的手偶尔反射性地空抬、虚抓,眼皮下头眼珠转得厉害。

应该是做噩梦了。

卫来低声叫她:“岑小姐?”

叫了两次,没有反应,卫来伸手握住她肩膀,推了一下。

这次奏效了,有那么一瞬间,可以感觉到她身体的骤然松弛,然后,她睁开眼睛。

卫来一直觉得,她眼睛里像藏了一个世界那么深。

或许是被初醒的恍惚卸去防备,又或许还陷在梦里,忘记了自己是谁——这一时刻,她的眼睛很亮,目光却很柔和,像初生的婴儿看世界,不带爱,也没有忿。

她看着卫来的眼睛。

卫来也看着她。

从来没跟人对视这么久。

他忽然觉得,舱内暗得恰到好处:看不到她的穿着、装饰、面色、肢体动作、微表情,也就不用接收那些乱花迷眼的芜杂信息。

他参加过特训课,课目分得很细,教你观察目标的衣着、习惯动作、随身配饰、嘴角是否翘起、眼睑是否收缩,恨不得细到身上的每根毛,只为剥出这人的真实面目。

为什么从来不教人看人的眼睛?

卫来说:“你做噩梦了。”

她点头。

“喝水吗?”

她摇头:“有酒吗?”

头等舱有红酒供应,卫来揿服务铃给她叫了一杯,岑今接过来,像是喝水,一饮而尽。

昏沉的空气里多了微熏酒香。

卫来笑了笑,就地坐下。有时做一场噩梦比真的死里逃生还累——这种时候,她可能不想动,不想被打扰,但一定也不想一个人待着。

机身有小的持续颠簸,应该是骑上了乱流。岑今问他:“你做过噩梦吗?”

“做过,小时候常做。”

他眯起眼睛,看前排乘客的靠背,好像透过那层靠背就能看进早年的梦里。

“梦见海水从甲板的口灌进船舱,我被淹死了,像鱼一样翻着肚皮漂在船舱里,身上长满了苔藓。”

多残忍的梦,更残忍的是醒了之后还要踩缝纫机、啃硬得能划破嘴唇的面包皮。那时候他觉得,能熬过去的话,将来一定有大出息。

现在这出息,也不过尔尔。

他问:“你呢,梦见什么了?”

“梦见卡隆……我离开卡隆之后,看过很长时间心理医生。”

卫来想起麋鹿说过的话。

——很多从战地撤出的人都有严重的心理创伤。

人的身体和心都是软的,拿去碰这世上的锋利和铁硬,当然会受伤。不过差可告慰,总还有机会可以愈合。

卫来想说些安慰她的话:“刚才在后舱遇到一家卡隆人,他说,很感激那些当时救助卡隆的志愿者——你当时的选择,的确很让人佩服。”

扪心自问,自己做不到。

岑今笑起来。

开始是低声的冷笑,然后就有些失态,像是听到什么了不得的笑话。

她说:“你是不是以为,我去卡隆,是因为我心怀悲悯、理想至上,想拯救那些水深火热中的人?”

倒也没有,但现在听她语气,肯定不是了。

“我在大学里主修国际政治关系,想往政界发展。

“但对有色人种来说,这并不容易。如果进政府部门,从底层做起,也许到三十岁、四十岁,也只是个高级助理、文秘,或者担有名无实的虚衔。

“我想走捷径、投机,给自己增加一段煊赫资本。我选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因为我相信,多大危险,多大富贵。”

说到这里,脖颈后仰,目光栖落在舱顶,她笑出声来:“结果,我运气不好,可能也是活该。”

卫来沉默。

她说过,她这列火车早就脱轨了。

麋鹿也说,从卡隆回来之后,岑今彻底退出了援非组织。

大概是因为,严重的心理创伤将她按部就班的计划彻底打乱了吧。

不过,这不该被说成“活该”。

卫来说:“岑小姐,我觉得,做任何事,目的都可以不单纯。

“好比读书,可以是为钻研学术、拿学位、找工作方便,也可以是结识朋友、躲避社会。冒那么大危险去卡隆,就算是为了求取富贵,也不丢人。

“更何况,你还救了那么多条性命。”

半晌没有听到回答,卫来低头:“睡了?”

没有,她正看着他,眼神复杂,在他低头的刹那,自然而然地伸手搂住他脖颈,吻上他的嘴唇。

柔软、微凉、带甜的酒香。

完全出乎意料。

卫来的脑子居然比任何时刻都明白,他一手控住她肩膀,说:“岑小姐。”

她下巴微仰,气息轻轻拂在他唇上:“嗯?”

“人在晚上意志力最薄弱。你刚喝了酒,又做了噩梦,请你想清楚,现在是不是一时冲动找安慰——毕竟天亮之后,我们还要见面的。”

一两秒的静默之后,岑今看进他眼睛,说:“我不记得刚刚发生什么了。”

卫来笑了一下:“我也不记得了。”

重新躺回座位的时候,卫来其实有点后悔。

如果她不是客户的话,他大概也不会想做君子的。

毕竟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上感觉到位,这种机会,人生里不常有。

长长的一觉,醒的时间刚好,洗漱完了正赶上飞机派餐,头盘、主菜、甜点、浓汤,琳琅满目地摆了一桌子。

再看机座显示屏上的飞行信息,距离联程中转站土耳其只有一个指节的距离了——转机顺利的话,到达喀土穆时,太阳应该还没落。

不知道非洲是什么样子,是不是电影里常见的那样,干燥的热浪间,赤红色的土地上,捧出一轮血色残阳。

和岑今没有再多交流,用餐时她的餐叉跌落,卫来帮忙捡了起来,岑今说了声谢谢,他回了句没什么。

对答自然,并不尴尬,人成熟的好处之一是很多事看得更轻,拿得起,也能尽量礼貌地放下,不像少男少女,一个变心都能不共戴天。

如期降落。

第二程飞机延误,卫来陪岑今逛了免税店。路过机场书店时,看到报刊架上的杂志,封面上是一个眉头紧皱的沙特人的大幅头像,右下角有一条成比例无限缩小的油轮。

标题是:消失的油轮——如何打破当前的僵局。

卫来拿起来翻了翻,是记者采访多个国际谈判专家,从不同角度探讨谈判的切入点。他觉得对岑今有用,买了一本。

转头找到岑今,她在翻最新一季的时尚周刊,光亮可鉴的铜版纸上,珠光宝气满溢。

卫来粗粗一瞥,看到几个字:今冬流行元素……

时尚圈真是让人费解,这个冬天还没过完,已经忙着预测下一个冬天女人们喜欢穿什么了。

岑今说:“这篇文章说时尚是个轮回,这个冬天摩登格纹和豹纹会再流行,不知道设计师们在礼服上会怎么翻新。”

这关注点……真是很难让人相信,她是去谈判的。

卫来把杂志递给她:“你可能用得到。”

她瞥了眼封面,没接:“哦,又是那条船。”

卫来觉得好笑:“你好像一点都不关心那条船。”

“又不是什么大事。”

不是大事?广播里、电视里、报刊上,到处都在讨论,沙特人付了巨额报酬,请她专门走这一趟。

她居然说,不是什么大事。

卫来笑笑:“看来是胸有成竹,你跟虎鲨关系很好?”

“谈不上。”她的纤长手指顺着一长排周刊的书脊轻溜,很快又勾出一本,“当初叛军射杀难民,我们在当地的医院里,收治了几十名重伤员。我忙着协调医务资源,还要写损失和局势报告,根本没时间去跟伤者建立友谊。

“但虎鲨我有印象,他颈部受伤,头和肩膀缠满了绷带,躺在走廊的角落里,像木乃伊。他只跟我说过一句话——我巡视病人的时候,他跟我说,谢谢。”

就这点交情,能把赎金砍到几折?更何况,把交情拿去换钱,大多数情况下,汇率都会惨不忍睹。

“那在你心里,什么才是大事?”

岑今笑了一下:“有机会的话,你会知道。”

卫来也笑,话锋忽然一转:“为什么选我?”

“嗯?”

“你知道我一定会问的。那场面试,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我都不是最好的候选人。你可别说是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交流方便,我没那么蠢。”

短暂的静默后,机场广播响了,目的地喀土穆,他们的航班。

岑今说:“要登机了。”

擦肩而过时,她伸手抽出他握着的那卷杂志,温柔一笑:“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交流方便。”

卫来面色阴沉,忽然伸手,手掌控住她腰侧,用力往里一推,岑今站不稳,整个人被推拽过来,跌撞到他身上。

他身体铁硬。

岑今迅速站稳,仰头看他。

现在才发现,他有一双可以褪去风度和温度的眼睛,看她时,像看偷渡船里了无生气的尸体。

“岑小姐,我知道你是一个很会做计划的人,但你最好不要把我做进你的计划,或者想利用我做什么事——否则,我不会放过你。”

岑今笑:“那你就别放过我啊。”

她凑向他耳边,声音低得像在吐气,轻暖的气息在他耳郭处缓慢飘游,让他想起埃琳水母缸里那两只行动迟滞的水母。

“不放过我的人很多,你要不要先排队?”

说着,她轻掸他肩膀,像是上头落了灰,语气又缓和下来:“和人对着干挺耗精神的,我们之间没有了不得的矛盾——我建议我们友好相处。”

卫来冷笑:“那天在温室里,你同白袍讨价还价之后,是不是也跟他说,接下来要友好相处?”

他还记得面试的时候,这两人有目光交流,关系融洽,彬彬有礼。

岑今回答:“事情谈妥,大家就可以做朋友了,当然要友好相处。以后有冲突,再翻脸不迟。”

卫来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眼睛里的冷锋慢慢隐去,代之以熟悉的风度、礼貌、配合,甚至好感。

他说:“好,友好相处。”

因为延迟,没能看到想象中的血色残阳。

到达的时候,日头几乎已经全部落下,夜色像倒扣的锅,和盖子之间露着没能严丝合缝的一线亮。飞机就这么顽强地从那线亮里挤进来,降落在热气上蒸的东非大地上。

机舱门开启的刹那,卫来觉得自己回到了赫尔辛基的桑拿房。

四月,这里的日间气温在40度左右,地表温度可达70度。

走进机场大厅,能脱的外套都脱了,脊背的汗黏在衣服和皮肤之间,热气裹在身边。首都的机场大厅居然只有小县城汽车站的规模,管理混乱,来往的人又复杂——岑今进洗手间换衣服的时候,他不得不在外头给她守门,挨了当地女人好多白眼。

她很快出来,黑色吊带,外罩下摆打结的浅灰格子衬衫,牛仔短裤,头发绾了个松髻,很多细碎的发丝被汗黏在了脖颈上,拿手里的杂志扇风。

卫来说:“见到可可树,安顿下来就好了。”

岑今把杂志扇得哗啦响:“建议你不要太乐观。”

在出口处,卫来一眼看到了来接机的可可树。

没办法,有些人天生就是这么显眼,宛如神祇被凡人簇拥——在一干穿着色彩鲜艳的裤子、掀着汗衫的下摆扇风或着传统服饰的阿拉伯人之间,除非是眼瞎,否则谁都不可能忽略可可树。

他穿西装、打领带,脚蹬擦得锃亮的黑皮鞋,带袖扣的白色衬衫精心地露在西装袖口的外面,腕上亮闪闪一块积家腕表。

卫来故意拖时间,想看看他下一刻会不会中暑。

然而可可树已经看到他了,兴奋地咧嘴大叫:“卫!mychristmastree!”

卫来还是没动,倒是岑今在后头推了他一下:“圣诞树,叫你呢。”

可可树是混血,有着偏白人的肤色和典型的黑人鬈发。他的父亲应该是西方的某个风流记者,和一个黑人女人春风一度后有了他,然后那个女人又把他扔在了采金人出没的可可树林里。

于是他从小采金、烧饭、做童军,继而做雇佣军,然后被麋鹿的喋喋不休打动,走上了专职保镖的道路。

第一次见面,他对卫来说:“你知道吗,我八岁之前,就没穿过内裤!人生的第一条内裤是从一个喝醉的老头儿身上扒下来的,那叫一个臭!我蹲在河边一边洗一边发誓,我以后要穿最好最贵的衣服!”

多真诚,刚见面就跟你聊这么私密的话题,于是卫来交了这个朋友。

而可可树也一直在身体力行着河边洗内裤时许下的誓言:

——吃的用的可以不好、可以蒙混随意,但穿的东西,一定要品牌、顶尖,羡煞旁人。

——和陌生人初见面时,要穿金着锦,以显示自己的财力、身份。

——和久别的朋友重见时,要盛装以待,以显示自己在分别的这段时间过得风生水起,并不落魄。

卫来走过去。

两人互相斜乜了对方几秒,几乎是同时大笑,然后伸手、碰拳、重重拍肩。

可可树还热情地向岑今打招呼:“哈罗!”

卫来问:“这边局势怎么样?”

“糟糕。南部更糟糕,估计要打仗了。我保护的人在南方省,那边大批的军政要员和保镖……”

不是说“南面在打仗,北面在唱歌”吗,卫来觉得他们这趟不会往南走:“不说南边,说这里。”

“也糟糕。前两天,有个西班牙外交官在公寓里被捅死了;再前一阵子,一个亚洲的工程公司的七名工人被绑架,谈判失败,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交火,营救失败,人质死了三个。再前几个月,就在这个机场,掉了一架飞机……”

卫来说:“停停停!”

他扯了扯领口,更气闷了。

真糟心。

可可树看着他,看着看着,忽然乐不可支,露出一口不甚整齐的白牙。

“卫!我吓唬你的!

“你怕什么啊,越糟糕的地方,才越是我们的乐园啊。

“那些绑架、谋杀,都是有政治目的的,谁来针对你这种小人物啊!”

卫来懒得理他,可可树是那种哪怕周围子弹横飞,也只当成劲爆音效的人。

“开车来的?停在外面?”

“是。不过车子出了点状况。”

可可树解释,本来是有辆不错的越野代驾,但是他出发的时候,车子被调用了,所以,他只能在喀土穆找酒店借了一辆,较为简陋。

“车里有空调吗?”

只要能让他降温,简陋不是事儿。

“没有,但是有通风系统。”

听起来不错,卫来觉得没问题:“那走吧。”

五分钟之后,在机场外头尘土飞扬的泥地上,卫来看到了那辆较为简陋的车。

突突车,国内俗称电动三轮车。

没有车顶,车厢是块硬纸板,竖在车位后头,两边没有门,通风非常自然。

卫来觉得自己没什么,但岑今说不好——几天之前,她还是穿晚礼服、有专人准备餐馔的人啊。

“就不能找辆好点的车?”

可可树斜眼看他:“你以为这是哪儿呢,整个喀土穆,交通灯一个巴掌就数得过来,就那还是外国人援建的,土路上多少驴车跑来跑去……”

这卫来是相信的,但他也知道,越是贫穷落后,就越有豪华奢靡形影相生,这地方一定也有高楼、广厦、豪车、宴会,要说可可树搞不到车,他还真不相信。

“你不是在保护军政要员吗?”

“是啊,但我可以随便用他的车吗?就像你,可以随便用岑小姐的车吗?”

卫来皱了一下眉头,好像不能。

“再说了,谈判很可能在公海,也就是说,你们要从喀土穆往东,东面是沙漠,越往东走越穷。不是说不能引人注意吗,你们在沙漠里开辆好车,各国的卫星、间谍机构都锁定你们了,指不定怀疑你们干吗去呢。”他拽着西裤裤腿跨坐到车座上,神气活现,“岑小姐不是援过非吗,应该知道这边条件就这样,不介意吧?我沿路还可以带你们观光——青白尼罗河在喀土穆交汇,风光不错的。”

岑今笑了笑,抓住车框先上了车,坐定之后,杂志扇的频率更密:“不介意。”

卫来没话说了。

车开了,突突突,让他想起小时候在国内看过的,田埂上冒黑烟的拖拉机。果然,开出不多久就是土路,灰尘大,四面八方,车里一团烟尘气。岑今闭着眼睛,拿杂志罩住口鼻,好几次颠撞到车框。

卫来横过手臂抓住她座侧下方,像是根安全带,把她的身体挡在靠背和手臂之间。

路过一片土房子,好多没房顶,不远处,传来驴倒气似的叫声。

没能看到所谓的青白尼罗河交汇。这里全城供电不足,大河沿岸黑魆魆一片,水面倒是泛光,路过沿河的某处垃圾堆时,听到咩咩的羊叫,难怪垃圾里一股羊骚味。

岑今忽然问可可树:“今天晚上住哪儿?”

可可树扯着嗓子回答:“大酒店!”

可可树说的话,得打几个折扣变现,卫来琢磨着,应该是个小旅馆。

事实证明,有点冤枉可可树了,确实是个“大酒店”——砖头砌的二层平顶小楼,进门处还用水泥铺了条车道,围匝一圈的土墙上涂了白色墙粉,上头用漆刷了两个大字:greathotel。

这让它和那些没顶的或者用塑料篷布搭顶的土夯房子瞬间区分开了,且具备了一种叫作“档次”的气质。

有电,但电压不足,廊下的灯泡忽明忽暗,院子角落的棚下支着石头地炉,上头一口大平铁锅,黑人老板正在炒手抓羊肉。火很旺,羊油的嗞嗞声融进空气。

看到可可树他们,老板咧嘴笑,指向锅里:“就快好了。”

岑今问他:“电和水稳吗?”

老板摇头,拎着锅铲耸肩:“忽然就有了,忽然就停了,说不好。”

“那先不吃了,我去洗澡。”

客房在二楼,卫来陪着她上去,先检查房间。门窗牢固,周围视野还算是空旷,民居都离着有段距离,屋里陈设简单,屋顶吊老式的三叶风扇,运转起来吱呀响,床上铺着棕榈席,另有一张折叠躺椅,还好,够两个人住。

洗浴的地方在角落里,水泥台围圈出两平方米不到,塑料浴帘,拉开看,里头一个水龙头、一个白铁盆,高处还挂了个木桶,底下凿十几个眼——卫来想了半天,才想明白这是自制“淋浴”。

他看向岑今:“我在门口,有事叫我。”

岑今脱掉外罩的衬衫,伸手用力抓散发髻,甩掸了一下头发。这一路在电动三轮车上蒙的灰土,在昏黄色时明时暗的光下散散扬扬。

她跨进水泥台,斜乜了他一眼,说:“我能有什么事叫你。”

说完哗啦一声,浴帘一拉到底。横亘吊帘的铁丝晃荡了好久,帘上,光颤颤地描摹她的影子。

卫来移开目光。

但片刻前的场景似乎还在眼前:她衬衫下穿了黑色的半幅裹胸,白皙的皮肤被光打成蜜色,饱满的那一处线条很美,延伸到腰臀、肩颈。

卫来喜欢她的锁骨,略低头时,会现出深浅适中的涡,让人想在里头斟上琥珀色的酒,细细啜吸。

他开门出去,反手扣带,觉得自己的念头太荒唐。

楼梯口有人叫他:“卫!”

转头看,是可可树。他终于脱掉了一身名牌,只穿汗衫、裤衩、塑料凉拖,脖子上怪异地挂了个布包,正端着热气腾腾的木托盘,大踏步过来。

开饭了。

卫来就势坐到地上,托盘放下来,上有一盆手抓羊肉、一碟西红柿切片、一碟黄瓜切片和一摞卷饼。

“给她留了吗?”

“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