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一章 海葬(1/2)
“落土为安”其实才是中国人的传统,当然了,指的是过去的传统,也就是土葬,尸体先装进棺材里,然后再将棺材埋入地底,古时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作为借口禁行火葬,推行土葬,土葬习俗的形成,其实同人们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他们认为死者入土是人的必然归宿。
这一点从很多记载可以窥视一二,比如说《周礼》中提到“众生必死,死必归土”,《韩待外传》中说“人死曰鬼,鬼者归也,精气归于天,肉归于地。”《礼运》也说:“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
远古时期人们的丧葬极为简单,不立坟墓,也没有礼仪和祭祀,可是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适应统治阶级和礼教思想的需要,丧葬方式日益繁杂;迷信观念日益浓厚,在世界上形成了独特的隆丧厚葬的土葬礼仪。要求“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棺椁必重,衣食必多,文绣必繁,丘陇必巨”,厚葬之风也就盛行,因为厚葬之风兴起,也兴起了一门职业——盗墓贼。
因为厚葬而带动了一门行业的发展,这算不算也是与时俱进呢?骆天自己是无所谓的,人死之后已经没有了意识,与其让尸身在地下腐烂,还不如一把火烧个干净,痛快,更不要学什么古人死了还弄什么陪葬,引得贼来了,死都不得安宁。
想到这里,骆天不禁笑了出来,老三有些不悦:“你笑什么?”
这个时候两人已经快要到码头了,骆天也知道自己笑的时机不对,容易引发误会,马上澄清道:“刚才我只是想像了一下自己死后的情景,好像看到有很多虫子在咬自己,想着不如一把火烧了更痛快,不好意思啊。”
老三无奈地叹口气:“九爷其实是想落土为安的,可是一直以来岛上都是为火葬,他身为前任岛主,不能破了这个例。”
骆天不吭声了,这个九爷实在是一个矛盾的个体,他既想维持权威的形象,可是又禁不起物质的诱惑,背地里行了一套,自己还偷着跑出去玩乐,明明想土葬,又碍于面子,不愿意打破陈规,这人活着,也太累了一点。
距离那岛近了的时候,骆天发现岛上飘扬着白色的东西,有些像幡,看到这些东,骆天的心彻底地沉重起来,这才有一种送走故人的感觉了,“那些是招魂幡?”骆天问道。
“没错,我们也叫它灵旗。”老三说道:“岛上有人去世时,全岛都会升起灵旗,送走亡灵。”
老三闭上了眼睛:“开始吧。”
还有在尼泊尔,露天火化是一件极平常的事情,在这岛上,似乎也是平常之事,黑衣人们将九爷的尸首架于那平台之上,骆天不知道一会儿他们要如何提取骨灰,只是看着他们带着悲怆的表情站在了一边,等着老三发号施令。
露天火化在有些国家比较盛行,比如印度教,尸体是放在火葬用的柴堆上焚烧的。柴堆会包围着摆放死者尸体的地方。然后在柴堆点燃火,火便会焚烧了木材和其尸体。这种方法主要用在古代,例如伊利亚德,但这种方法在使用火葬场火化炉的西方国家并不不常见,因为有些国家法律都禁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