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集资盖楼(2/2)

这个想法将王宝玉自己都吓了一跳,要知道,盖楼需要的资金可不是小数,三百万,杯水车薪而已。不过,车到山前必有路,王宝玉想干的事情,一向都会义无反顾。

由于小月还没走,王宝玉跟李可人打了声招呼,下班后,又来了夏一达的住处。夏一达一听说王宝玉搞了集资建房,气得直跺脚,早知道这样,她就不走了,怎么也要先混套房子再说。

一个大胆的想法从王宝玉的脑海里萌生出来,集资盖楼!

一时间,教育局全局上下群情激动,通过口口相传,很快就人人皆知。马晓丽刚回到办公室,前来报名的人就挤得水泄不通。

商量的结果是大伙一致同意此事,还一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当天就交钱动工。一向懒惰的孟耀辉主动提出,他去跑相关手续,马晓丽则表示,房屋的预定工作,她马上着手办理。

王宝玉定下死规则,首先要照顾老一辈的教育专家和离退休干部职工,楼层先可着他们挑,以示对教育工作者的前辈们的感激之情。其次才是在职职工,但每人只许购买一套,不能多占。

这件事儿,让王宝玉的声望一下子提高了一大截,大家开始觉得,王宝玉是个办实事的好局长,连那些本对他有情绪的干部,也开始改变了以前的印象。

就在当天下午,王宝玉便组织召开了领导办公会,研究集资盖楼的事情。

当然,盖楼也是需要钱的,那就需要银行,可以将土地抵押给银行贷款,再用卖房子的钱去还银行的贷款。

“不行,我好歹也算在教育局呆过,你就按离退休职工待遇分我一套,哪怕最后挑也行。”夏一达真有些着急了,要知道现在房价蹭蹭的长,赚的不够的,这机会可遇不可求。

宋育才德高望重,为了教育事业付出了一生的心血与智慧,工资待遇再高也是死的,居住条件也明显简陋,对于老一代知识分子的现状,王宝玉觉得很不公平。

“你买啥房子,将来结婚都是男方操办。”王宝玉嘿嘿笑道。

“新时代的女青年才不指望男人呢。再说我一直想买套自己的房子把我妈妈接过来住。”夏一达叹了口气说道。

“她要和你一起住,咱们就不方便见面了。”王宝玉嬉皮笑脸的说道。

“啪!”又是一巴掌打在王宝玉身上,夏一达等着眼睛吼道:“我妈重要,还是你重要?!我妈受了一辈子罪,还不能跟着我过几年好日子啊?”

“开个玩笑,又急眼。小夏,你将来是要到省里去的,至少也去市里,县里要房子有什么用!”王宝玉嘿嘿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