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章 刘宇浩的新发现(1/2)
皇宫分为前朝后宫。若是一般的游人。除了对故宫宏伟的建筑和奇异的珍宝感兴趣之外。可能再就是封建王朝的私密生活及八卦传说了吧。
都是红尘中的人。哪能跳出“八戒外”呢。
刘宇浩也想八卦。可他现在沒时间。果真是悲哀呀。
在陈院长和一众专家的陪同下。刘宇浩率先去了铜器馆参观。
据陈院长说。那里无论是温度还是湿度都保持在一个最好的状态。刘宇浩若是选择让那五件重器放在铜器馆展出是最合理不过的了。
刘宇浩淡淡一笑。对陈院长的话不置可否。
博物院坐落在保存最完整的紫禁城木结构宫殿建筑群中。藏品多达二十五大类。总计百余万件。号称世界上规模最大。藏品独特绝无仅有。
难道说。这么大一个博物院就只能有铜器馆里才合适展出。
说这话谁信啊。
果然。褚老呵呵一笑。压低声音在刘宇浩耳边悄悄说道:“陈院长也是铜器馆的主要负责人。”
但刘宇浩心里却非常不喜欢这个秃顶的老头。來故宫博物院之前刘宇浩就已经做过了功课。这个叫做周逸辉的男子就是瓷器馆的负责人。也是第一个发现那素三彩观音樽的专家。
不过。刘宇浩能在这么多人面前提起自己得意的事。太有面子了。周逸辉这会的兴致显然非常高。这也是他喜的原因。
“靠。盛个物件都这么讲究。”
素三彩。尤其是墨地素三彩在民间根本沒有现成的真品供大家研究。周逸辉惊讶的是。刘宇浩为什么会突然提及那对观音樽。难道说刘宇浩对那墨地素三彩也有研究不成。
说实话。看那黄杨木包金笼箱一眼就知道是前清内十三监造办处专用器物。这种老物件已经是极为难得之物了。可博物院竟然多的可以用來盛放东西。想想就让人眼馋。
“周院长。褚、荣二老既然來了。您是不是把那素三彩观音樽请出來让我们涨涨眼呢。”
“刘专家。这就是你刚才一直提及的观音樽了。”
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展览其实是有一定规矩的。精品可以展出。但绝器却必须妥善收藏。
刘宇浩突然笑着说了句。眼睛依然盯着周逸辉。
“刘专家。去我们瓷器馆看一下吧。我们那虽然算不上是全博物院设备条件最好的藏馆。可我们的地理位置好。处在中轴线上。您的藏品放在那里展览。预计参观人数会多出许多來。”
陈院长心里稍稍有些不爽。心里自然是暗自腹诽了一番。可自己年纪与刘宇浩相差太多。又不好出言阻拦。只好郁闷的抓起身边的茶杯猛地灌了一口。
周逸辉拍了拍手上的灰尘。目光四下扫了一眼。微微带着一抹得意。
周逸辉却丝毫不觉得用那种老物件盛老物件是一种奢侈的行为。笑嘻嘻打开笼箱。将里面盛放的墨地素三彩观音樽请了出來。
刘宇浩微微皱了皱眉。心中暗道:“我去。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真正的古董又有几件不是在地下埋了百千年的。有了不乐意那是因为看不惯周逸辉刚才那得瑟模样。
但刘宇浩好像沒准备给周逸辉什么机会。在陈院长的带领下转身朝瓷器馆走去。
好像在座的专家们都深有同感。陈院长话音刚落。马上就有人随声附和起來。不过。那些人最多也是点点头。干笑几声罢了。
刘宇浩却沒心思打屁聊天。而是专心致志端详其那对墨地素三彩观音樽來。
毕竟大家是有身份的人。可不兴学做街头无赖凑在一起瞎嚷嚷。
究竟他是能力不行还是有意而为之呢。
而“上枝必抱枯木。枯木必涂龙麟。龙麟必向古节。两枝不并齐。三须鼎足。”的画风。亦符合《芥子园画传·梅谱》中的画梅要法。
一座座的宫殿。一道道的城墙。游走于红墙绿瓦之间。刘宇浩似乎能隐约感受到“一些前朝余味”在眼前萦绕。
不得不说。这个人是个天才。
要不是因为江老有交代。而且刘宇浩的那五件重器能在故宫博物院展出的确属于文化界的一大盛事。陈院长真不愿意陪着这个年轻人沒头沒脑瞎逛。
那墨地素三彩存世量稀少。自然也在绝器的行列中。平时是不会拿出來让人随意欣赏的。也就是周逸辉存了借机显摆一把的心思。要不然。刘宇浩很有可能要白跑一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