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4章 三百亭(1/2)
锦绣园的“三百亭”内灯火通明,欢声笑语时不时传出來,那笑声,把门外负责传菜的女孩子也影响了,俏丽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
这“三百亭”倒是有个说法,只不过上不得台面,且不足为外人道矣。
当初,贺二哥建了这锦绣园,直到将要竣工之时才发现,竟然忘了在这锦绣园内给自家兄弟们留一处专门聚会的场所。
恰好那天周锡也在场。
当时周爷正被华清大学的一位美女迷得神魂颠倒呢。
那厮右手搂着美女,颇有指点江山意味的手一挥,大咧咧的指着只有金钻卡才能进入的一号楼,说道:“二哥,我看这个小院就好,僻静通幽,干脆就把聚会的场所定在这吧,”
二哥当时一愣,待再看了一番周围的景色后,心里想起一句诗,随即吟道:“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周锡哪里懂得二哥当时的心境,只觉得诗句好听,脱口拽出一句,道:“好,那以后这个地方就叫“三百停”吧,”
三百亭这个名字倒是不错。
贺二哥微微愕然,诧异的道:“老三,看來你这段时间在雯雯那学了不少东西啊,”
刘宇浩当时还纳闷呢,笑着说道:“阿姨,这都什么年代了,提亲那一套早就不时兴了吧,”
郭美丽和秦为先纷纷点头称是。
刘宇浩顿时一个头两个大,满脸悲苦。
今天请客的人是刘宇浩。
郭美丽受洋化毒害太深,很自然的被大家排斥在外,成了无辜的端茶小童。
“啊,这么麻烦,”
周大少爷得意非凡的哈哈仰头笑着,又在雯雯挺拔的臀瓣上用力捏了一把,道:“二哥,我那点本事你还不知道,前面学后面就忘了,根本记不住东西,”
所谓雯雯,就是周爷怀里的美女。
那天刚好刘宇浩出门遇到庄阿姨,阿姨就问,为什么这么久了却一直沒找个媒人上门提亲。
庄阿姨见自己目的达到了,也不再说什么,笑着拍了拍刘宇浩肩膀道:“你以为呢,人家凭什么白白把养大了的闺女送到你家,小子,要想娶媳妇,且得一学呢,”
贺旭东笑了,道:“你也别谦虚,刚才那三百亭的名字就起的不错,”
不过话又说回來了,周锡刚才说的不是沒有道理,儒家文化能传承数千年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自古谐秦晋,结连理,通二姓之好不都讲个明媒正娶么,贺家的要求还真不过份。
既然事情有了眉目,刘宇浩也就不想再拖下去,撤下酒宴便和周锡、秦为先,还有沈国商量起自己该怎么办才能把事情给弄圆满。
就这样,锦绣园建成以來,所有的地方都被郭美丽巧尽心思用于经营,可唯独这“三百亭”是不对外开放的。
虽然这件事成了周锡闹的笑话之一经常被人在茶余饭后取笑,可二哥还是采用了当时周锡的说法,只不过按照自己的意思,用了“三百亭”几个字。
据《唐人小说》记载,有个叫韦固的读书人夜行经过宋城,碰上一位老人靠着一个大口袋坐在路边,在月光下翻阅一本大书,韦固好厅地问他翻检的是什么书,老人回答说,这是天下人的婚姻簿,韦固又问老人那大口袋里装着什么东西,老人回答说:“装着红绳,用它去系男女的脚,只要把一男一女的脚系在一根红绳上,即使他们是不共戴天的仇家,或者是相隔万里的异乡人,也一定会结成夫妇,”
旧时说媒是一种技巧,媒人不仅要熟悉男妇双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力求门当户对地提亲,而且必须做到既基本上准确地向男妇双方及其父母反映对方的情况,又要尽可能隐恶扬善,使双方充分认识对方的长处,从而乐于达成嫁娶的协议。
合着说了半天,还是要按照老规矩办事呀。
刘宇浩嘿嘿一笑,道:“阿姨,这事不能够吧,”
阿姨是看着小妮子长大的,自然对小妮子的终身大事十分关切。
这不,刘宇浩第二天就把京中好友召集起來为自己出谋划策。
刘宇浩苦笑着耸耸肩,道:“我以前都是以上学为主,哪知道结婚还有这么多规矩,”
在刘宇浩看來,自己和小妮子结婚是水到渠成的事,根本就沒有什么阻碍。
“怎么就不能够,我看沒准,”庄阿姨冲刘宇浩翻了个白眼说道。
刘宇浩笑着挪到周锡旁边,道:“既然你知道就说说呗,”
女孩也是满脸羞红,咬着唇微垂螓首默默不语。
所以,人们便说“千里姻缘一线牵”,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
即便是周大少爷发话,沒有以上二人点头同意,郭美丽也绝不会轻易答应在这里宴客。
庄阿姨拿手点了点刘宇浩脑门,恨声道:“难道你就不怕有什么人横插一缸子把嘉怡给抢走了,”
“不愁,”
周锡嘿嘿一笑,夹了口菜慢慢咀嚼,一脸的笑意。
“叫不叫,”
可为了自己从小带到大的小妮子,庄阿姨不得不迁就,叹了口气道:“臭小子,你拽的跟大爷似的,难不成是想等着老贺家巴巴的把闺女给你送上门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