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8章 师生(2/2)

一周的调研很快结束。让中组部干部哭笑不得的是。调研组形成完全矛盾的两份调研报告。以往的课題调研不是沒有过分歧。但是像这次这样针锋相对的。可以说绝无仅有。

陈洁痴痴的看着侃侃而谈的刘某人。忽然发现。已经过去十六年了。这个人居然还是死死的在自己的心中。占据一个角落。看着他貌似谦逊。实则底气十足的发言。陈局长暗中一叹。杨成皎太书生气了。

比方说刘某人的“跳票事件”。很多人就认为。是刘某人善于炒作。他的曝光率远远超过几位候选人。才会造成令人啼笑皆非的“跳票事件”。现在很多人都在幻想复制刘某人的上位过程。

至于说席豪。对任何一位干部來说。都是一个大机会。也是大忌讳。正面宣传和负面新闻。在席部长这里不过是一念间。一个即将上位的厅级干部。如果能够在国家级媒体上露上一小脸。那好处可是太大了。

杨成皎文中生搬硬套來的例子。几乎被刘某人轻描淡写间驳斥的体无完肤。却不带丝毫的火气。就像是两个人在探讨一样。只是随着探讨的加深。与其说是探讨。不如说是老师在指导学生。

很显然。这项制度触及了一个阶层的根本利益。它会导致政治世家渐渐的失去根基。会让政治世家逐渐失去某些优势。而这种优势。正是世家赖以生存的基础。沒有了根基的大树。再茂盛也有枯萎的那一天。

也有的媒体公关是专门为领导唱赞歌的。不时的弄出一个正面报道。不仅限于官方媒体。只要在媒体上保持曝光率。让大众认识这个领导。自然也就达到了目的。

太祖说得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进步的基石。沒有这两大法宝。很难保证执政党不退化不腐 败。我们要感谢杨书记对这项政策的批评。我们欢迎更多的干部给这项政策挑刺。

特意前來听取课題组汇报的中组部领导有点挠头。原本这就是一项有争议的政策。现在不过是要进行试点。沒想到这位会在中组部这个组织制度改革的前沿阵地唱反调。大家都是老官场。不可能不想得更深一些。

这间会议室仿佛是一个辩论场。更确切地说是一个刘某人展示自我的舞台。杨成皎几乎完全沦为了陪衬。这一幕并不是仅仅有在场的众人看见。实际上另外一间会议室里面。同步传输着这段永远不会公布的录像。

很显然。杨成皎拿出來的东西绝对不是这几天的收获。甚至可能不是他本人的感受。从生硬的表情。近乎于背书的表述方式。使得杨书记和刘某人之间。出现一条若有若无的鸿沟。

刘枫对这些不屑一顾。却不等于他不懂应用媒体宣传的强大力量。因此席豪出现在这里。也就顺理成章。试想一下。刁永铨在燕京党校培训期间。党报和其他官方媒体出现正面报道。那会是什么样的影响力。

和杨成皎的咄咄逼人不同。刘枫面上是和煦的笑容:“杨书记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这项政策的弊端。不可否认。一项新政策必然会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題。恰恰是因为这些政策不够成熟。所以更需要杨书记这样的深刻批评。

“组织工作要循序渐进。要杜绝大动干戈。”杨成皎在课題研讨会上郑重发言。和他外貌上的温文尔雅全然不同。话语间攻击力十足。“新流官制有哗众取宠的嫌疑。对华夏政治改革沒有实际的进步意义。相反有着太多的弊端。”

<h3>作者有话说</h3>

“异地为官制度既要保持为官者政令畅通的起码权威。老百姓不管是不是欢迎这位官员。有沒有印象。都要在选举中选择。都得服从其号令。这样一來。地方主义是被克服了。选举的真实性和公正性还会存在吗。

实际上现在地方上有一种特殊的职业。叫做媒体公关。这种媒体公关不会暴露在阳光之下。却是实实在在存在。当治下有丑闻出现的时候。媒体公关就会显现出特殊的作用。

《官笙》作者望海99倾心打造的作品, /book/496457.html欢迎围观:

愈彦,大学毕业经历事业和爱情的双重打击,突然机遇天降,成了市委书记的秘书,形势骤然一变,顿时柳暗明!

我的命运我做主,游走官场游刃有余,游戏丛不枉此生!官场如戏,戏说人生,命运在这里转折,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且看庭前开落!

且看天外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