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章 追溯历史的足迹(1/2)

在节目直播期间,主持人特意电话采访匡庐省省委书记边华章,刘某人有诸多借口闪人了,这种大出风头的事情,他一向是敬谢不敏,这位善于发掘话題,也每每成为话題人物,却是最厌烦出镜的。

边华章书记在电话访谈中,深刻剖析了匡庐省传统教育和改革开放之间的辩证关系,实际上这个是刘某人事先准备的一份教案,虽然刘枫很少会照本宣科,但是每一节课他都会充分准备。

一系列的教育宣传,最开心的无疑是荣军院的老干部,这些人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有了这样一个报效国家,报效家乡的机会,老人们一个个精神抖擞,面对來访來接受教育的官员们,侃侃而谈,毫不亚于刘某人这位专业讲师。

这些老人们讲述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历史,是血与火洗礼过后的沉淀,是生死与共的战友留下來的过往,这些在现代人看來,更像是传奇故事的历史,几乎已经湮灭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荣军院的老人们,最年轻的也已经古稀之龄,最年长的已经过百,这些人在刘枫看來,是匡庐省最宝贵的财富,刘枫动用自己的特权,要求:“开动宣传机器,把每一位老人宣讲的过程都拍摄下來,这是不可复制的财富,”

田珊珊部长皱皱眉,这个可是一项大工程了,不过也是一项难得的政绩,宣传部做惯了上传下达的事情,很少有这种主动出击的大动作,刘枫这个提议,固然是海量的工作量,也具有更多的政治意义。

以田部长的政治敏感性,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件事是全国首创,有了这样的政绩,田部长此后的仕途可想而知:“宣传部门会全力配合省委党校,争取把每一位老人的宣讲都留存影像,”

“很好,”刘枫欣赏田珊珊迎难而上的勇气,这项工程不是那么容易做的,“这些珍贵的资料,将会成为匡庐省最珍贵的文献资料,也许再过二十年,这些老人都将离我们而去,那时候再想做任何事都來不及了,”

包云泽轻声一叹:“其实这项工程早在二十年前就曾经做过,只不过那时候留存的都是文字资料,二十年,这二十年间已经走了一半的老人,遗失了太多的东西,再不搞,真的是对历史的犯罪,”

“包部长说的沒错,”段鹏涛感慨道,“二十年前我不过是个营长,那时候部队搞军史教育,还是很方便的,匡庐省到处是老荣军,到处是军烈属,到处是烈士的墓地。

提起这个话題,匡庐省的干部感触最深,一直标榜自己是华夏精神传承者的匡庐省,现在却几乎要中断了引以为自豪的传承,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卡秋莎同志说的很有道理,”武红军伸出手指,仿佛在细数着什么,“这些年老去的那些老干部,都是一本本教科书,一本本活着的历史文献。

这还是皮司令第一次如此郑重其事的表态,刘枫冲皮司令笑笑:“谢谢皮司令的支持,丁省长过虑了,这个不是强加给大风慈善资金的东西,也不会接受强加的东西,大风慈善资金此次将会投入五十亿资金,全力运作这件事,”

省委宣传部卡秋莎部长在常委会上提出:“刘枫同志,这项工程不应该仅仅是洪江市范围内的,应该在全省进行推广,省委宣传部愿意全力支持这项活动,要人出人,要物出物,务必打造精品中的精品,”

丁思芸咬着嘴唇看着刘某人,这家伙这次恐怕被人当成是蛋糕了,这几位显然是看中了大风慈善资金的那笔捐赠,在刘某人提出大风慈善资金赞助之前,沒有人想到这件事吗。

刘某人沒有那样做,而是做这种只有投入沒有产出的事情,不能不说刘某人和尹福生相比,已经高低立盼,很显然,刘枫对自己的大风慈善资金有着充分的自信,根本就不会把什么人的强制性福利当回事。

现在,很多老荣军都逝去了,很多军烈属已经不喜欢谈及先人,很多墓地都荒芜了,很多当代的年轻人,都开始怀疑战争年代的历史,甚至把那当成是演义來听,”

这项艰巨的工程,一经提出,立即获得一片赞扬声,在匡庐省这种地方,这种工作得到了最广泛的支持,尤其是这是一项惠而不费的工程,匡庐省不用出一分钱,就可以凭空享受最眩目的政绩。

显然是不可能的,只不过这样一个耗资巨大的工程,以匡庐省这样的架子省财政,根本无力负担,或者说不愿意负担,现在有了大风慈善资金的捐款,一切都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大家不过是跑跑道张张嘴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