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四合院(1/2)
刘枫站在那里。此时仿佛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小官僚。再一次变成了燕京党校的客座教授。这里也不再是古城改造小组会议室。而是燕京党校的课堂。这种感觉。让刘枫更加的挥洒自如。
他声情并茂的说到:“说到古城保护。我们就要知道胡同文化的历史由來。以及它拥有什么样的意义和内涵。关于胡同二字最早出现的时间。一般认为始于元代。那么那时候的胡同又是什么样的规制呢。
元大都南北为经。东西为纬。大街24步。约合36.96米;小街宽10步。约合15.4米;胡同宽6步。约合9.24米。居民区划分为50坊。胡同街巷413条。坊各有门。门上署有坊名。
但胡同的名称大多是人们约定俗成、并历经岁月的沉淀流传下來的。有些是元朝的时候就流传下啦的。也有明清两代的。更有民国时期和现代更名的。”
刘枫的手中沒有任何的资料。一切的数据和文字。仿佛都是印在他的脑海里。大家都被他信手拈來的从容折服了。这位之前要做多少准备工作。才可以做到这样。面对诸多的老燕京人。还敢畅言无忌。
此刻在场的诸人居然也有一种错觉。似乎站在那里演讲的。不再是一个年轻的过份的官员。而是一个饱学的教授。在为大家讲解扫盲。这种感觉很是诡异。
此刻就连三位大佬。都忘记了自身今天的安排。完全沉浸在小刘教授的讲述中。这三位都在以往听过刘枫讲课的。这位此刻容光焕发。畅谈无碍。哪里还有当初想要拒绝的意思。
刘枫的话在会议室里回响:“胡同的來历知道了。那么如今的胡同有几个还能符合历史的规范呢。我想这个在东四、西四文保区、什刹海地区、南锣鼓巷等地区。也许还可以找到一点蜘丝马迹。在中心区地区。却是绝无仅有了。”
其实农孝廉副总理也好。师尚古和宁霄瀚也罢。包括那些前來报到的干部在内。大家都以为这次见面会会在半小时内完成。顶多一个小时的相互认识。一点誓师性质的表态。也就完事了。
这种古城改造工作。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事先大量的调研和准备。很多人都准备。这项工作能够在1997年年中。得以顺利展开。就已经算得上是神速了。
师尚古和兰家有着很深的渊源。兰老对师尚古有着知遇之恩。小公主做一点事情。根本不费吹灰之力。至于來这个小组担任一个副组长。对于兰苑雨來说。运作起來简单的很。
未來的中心区地区。会形成整片的仿古复古建筑群。这片建筑群不是单纯的居民区。也不会再有那些像是都市狗皮癣一样的棚户区。
随着刘枫的讲解。大家仿佛面前展现出那些堪称古建筑文化瑰宝的四合院。那都是历尽沧桑的东西。历经战乱和动乱的洗礼。留存到今天。绝对是一个奇迹。
下午两点。农孝廉和师尚古踩着点进入政治局会议室的时候。面上居然都有一种满足的笑容。这让在场的诸位很是讶异。
师尚古叹口气。接话道:“正是因为四合院即将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我们才应该进行保护。而不是擅自拆迁。”
师尚古一呆:“呃。中心区的四合院的确很少有古风遗韵了。可是如果像你所说的大面积拆迁改造。岂不是把仅有的古风全部毁掉。那样我们是无法和后代子孙交待的。”
现在燕京城这样的四合院还有么。答案是肯定的。有。不过已经不再是老百姓居住的场所。有的已经变成景点。这也就是之前燕京市市委市政府做的保护工作。”
刘枫此刻仿佛是一名尽职尽责的导游。为在座的诸位讲解古老燕京城的传说。是的。此刻的四合院更多的成为一种传说。也许在不久的将來。四合院这个名词。也仅仅是辞书上的名词解释罢了。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正像是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心一样。一家人住在里面。和和美美。共享天伦。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师尚古是不会给下属留下自己不尊重上级的印象的。想要获得尊重。前提是你先尊重他人。宁霄瀚也绝了想要回去的想法。干脆静下心來。看看小刘教授到底为古城改造项目。筹备了多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