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经理人培训班(2/2)

每一次讲课,都是在党校小礼堂,开始是一百五十名县属区属小企业领导,后來,市里那些大中型企业的领导也來旁听,纺织厂的那些干部,向袁卫东、李崇刚、褚玉秀等人,都是这里的忠实听众。

刘枫在五月份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同兴市下辖四县四区两个县级市,进行了走访调研,主要针对的就是微小型企业的经营状况,这些企业很不起眼,却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厂长赶紧站起身,双手擎杯:“刘部长,感谢您,要不是您的金点子,农机厂不到年底就要破产了,我敬您三杯,我干杯,您随意,”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很多企业既然沒有挽救的价值,我为什么还要在上面浪费精力呢,或者,我们可以用农机厂这样的方法,成立几个支柱产业,让那些小企业依附于它,也让支柱企业拥有更大的······”

“······我想说,我不是神,更不可能让那些类似于纺织厂这样的企业起死回生,把你们召集到这里进行培训,最主要的,是想要各位开拓思想,其实,很多东西换一种思路,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所谓改革,在经济体制上,说到底是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扩大市场作用,在政治体制上,说到底是处理好集中与民主的关系,扩大民主的范围。

不过据來洽谈在东北亚商贸城租赁摊位的代表看,这家企业实力着实一般,弄不好,会被他们的产品拖垮拖死,刘枫不希望自己的治下,出现这样的事情,在他看來,农机厂走零配件供应商的路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食堂里想起热烈的掌声,固然有拍马屁的嫌疑,不过三言两语间,就为困境中的农机厂找到一个前途光明的道路,也让人打心眼里钦佩。

一份为未來的轻型汽车公司生产零配件的合同,这样你们厂就不必要在产品研发上投入大笔资金,只要享受订单,这样一來,农机厂可以生存的越來越好,”

王厂长连连点头:“好的,刘部长,我听您的,”

刘枫想要把这些人培养成一棵棵参天大树,一颗颗种子,给同兴市城乡带來一缕清新的气息,开放搞活最先收益的就是经济,而这些企业领导,则是战斗在第一线的精英。

座谈会上,刘枫更专注于为大家解放思想,卸掉包袱,同川县这样的边陲小县,观念落后,思想保守,干部群众都缺乏创新意识,这也是刘枫为农机厂的王厂长开小灶的原因。

从王厂长和在座的企业当家人身上,刘枫感觉,似乎应该为这些人单独办一个培训班,这些当家人,都是有事业编制的干部,也许是工作原因,这些人更能接受新观点,新事物。

刘枫继续说道:“从现代发展趋势來说,一个小厂生产一种产品想要生存下去,很难,但是你们可以用这个为资本,和市农机厂合资,或者干脆用这项技术换來一份合约。

所谓开放,说到底是扩大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与文化的交往,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的一切先进的管理方法,从经济上同国际市场接轨,加入全球化进程······”

钱复笑道:“老王,刘部长为你解决了这样大的难題,你还不敬两杯酒,”

董晨军说的话最能代表这些人心中的想法:“这可是享受燕京党校省部级培训班的待遇了,”

按照刘枫的思路,农机厂和华夏汽车公司的合资企业,将会大力扶植小企业成为自己的零部件供应商,随后,改制后的重型汽车制造厂,工程设备公司和两家轻装后的掘进机厂、收割机厂也都将进行这种尝试。

计划经济时代,每一个区县都有自己的农机厂,很多早就陷于瘫痪状态,这些企业,在刘枫看來,最为可取的,就是它们几十年下來,培养的一批技术工人。

这些熟练工人,就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当初靖江区华夏汽车公司之所以发展缓慢,就是因为沒有熟练工人,作为一个新兴城市的松港市,到处都是用人的企业,华夏汽车公司虽大,却也不是唯一的选择。

更有那些工人,贪恋老厂,这是落后地区统一存在的问題,人们的观念上不去,很少愿意离开原有的单位,走进一个全陌生的环境,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迅速发展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