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IBC闭门会议(1/2)
这两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下滑,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已经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关注。
达沃斯年会自然也不会忽视这一点,每年都会邀请中国的政要参会。
像今年,中国主管发改委及信息化的副总就受邀参会,陪同副总前往达沃斯的,还包括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李保东、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商部副部长易小准、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宁吉喆等部委领导。
不过负责对接达沃斯论坛的发改委工作人员和林风沟通,并没有明确的要求林风等参会的企业家,必须随代表团一起前往。
既然如此,林风当然选择乘坐自己的私人飞机去参会,更舒适一些。
另外几个同样参会,和他关系不错的企业家,林风也邀请他们一起乘坐自己的私人飞机。
比如中移动的董事长王建宙、联想ceo杨元庆等。
正好在长途飞行过程中,林风可以提前和他们交流一些合作上的可能性,以及咨询在达沃斯期间需要注意的事情,毕竟这两位都不是第一次去参会了。
林风也借着这个机会,谈一谈酷风和中移动合作,定制xphone终端的问题。
或许是这种私人场合的原因,又即将共同参加ibc的会议,王建宙这位国内移动通信领域的超级大佬也放下了平时在正式场合的架子,和林风敞开心扉的谈了起来。
“林总,对于酷风的xphone手机,我们一直都很是很期待的,苹果公司之前发布的iphone让我们很惊讶,新一代智能手机即将对整个手机和通信行业带来巨大的变革,这一点大家都已经是明确的。”
坐在林风湾流v私人飞机舒适的沙发上,喝着90年的ch?teau haut-brion(奥比昂),抽着cohiba– pirátv年度经济人物时认识,杨元庆受邀还参加了林风在英国的古堡婚礼,后来两人又是长江商学院ceo班的同学,虽然在年龄上有些差距,但两人私交一直很好。
当然,基本上国内现在活跃在顶层的这些新生代商界大佬们,像杨元庆、郭广昌、马云等人都是60年代人,都和林风有年龄差距……
像林风这样的“妖孽”,26岁首富,28岁就是全球前十大富豪,国内也没有第二个了。
全球范围内,可以和他媲美的,也就是当年的盖茨、乔布斯,现在的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还有未来的小札了。
说起这个,林风笑道:“这事儿我还一头雾水呢,ibc到底怎么回事,我还想请王总给我讲讲呢,您可是老前辈了!”
话题转到这儿,王建宙也轻松和兴奋起来。
他两年前就加入ibc了,说起这个略显神秘的组织,他是满口赞誉。
ibc,是和彼尔德伯格俱乐部(bilderberg group)齐名的全球商界精英圈子。
不同的是,彼尔德伯格俱乐部偏向政治和国际事务,是由美国和欧洲的银行家、政治家、商业领袖、媒体巨擎和著名学者所组成。他们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由罗斯柴尔德和洛克菲勒逐一挑选出来的,这些人很多同时又是美国外交协会、朝圣协会、圆桌协会和三边委员会的成员,素有“全球影子政府”之称。
而ibc的特点是,清一色由顶级企业ceo组成,而且要求必须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横跨制造、金融、生物制药等行业。虽然成员只有100人左右,即使经过多年的增选,如今到了112人,但这些人总计掌握着超过2万亿美元的市值!
所以ibc才会被称为“ceo参议院”、“ceo红衣主教会”。
当然,这两个组织之所以齐名,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神秘!
王建宙给两人详细讲起了ibc的由来:
ibc起源于2001年,在当年的达沃斯年会上,一群制造业和金融业的巨头公司ceo,在美国铝业主席克莱因菲尔德的主持下,在论坛间隙来到一家度假酒店聚会,利用整个周末闭门讨论世界性的商业命题。他们达成了两个共识:
一、达沃斯已经太公开太喧哗了,以后应该继续举办这样的小规模聚会;
二、参与者可以不是名人,但必须是当权的世界级企业ceo。
2001年正是世界经济的黄金岁月,这批来自制造业和金融业认为,如果有影响力的领导人能在聚光灯外背后实际控制世界经济走势,那么,这个经济黄金岁月将可以继续下去。
于是,一个脱胎于达沃斯,但是只允许顶级ceo加入,实行严格邀请制的小团体开始形成。
创始成员以达沃斯为幌子,将这一组织命名为”国际工商理事会“(ibc)。
此后,每年1月达沃斯论坛期间,ibc同时召开闭门年会,分析商业和经济形势。
会场一般都设在达沃斯附近的顶级宾馆,这样可以方便聚集各位ceo,同时避开媒体聚光灯和避开好奇的民众。
ibc年会从来不公布开会地点,每次开会时,会场遍布武装警察与保安,酒店附近禁行。与会者要通过多层关卡盘查才能进入。
而ibc成员下榻的宾馆在会议期间停止向公众开放,所有非ibc成员的客人必须退房,临时雇员们则被遣送回家;留下的工作人员,不准私自看望任何与会者,不能与任何ibc成员交谈——除非被叫去问话;如果透露任何与会议有关的信息会立即被扫地出门。
和达沃斯的热闹,公开,社交性不同,ibc不欢迎一切媒体拍照或采访。理事会的宗旨,就是在达沃斯之外,提供一个更私密的场合,只有这样才能使与会者畅所欲言,不用担心发言内容被记录下来,或被公开报道。而如果媒体参与进来,与会者就会被迫以新闻稿的论调发言。
名利场杂志(vanity fair)一位记者曾试图闯入会场被保安带走,还有一位ceo由于不慎透露了会议内容,被要求离开工商理事会。
为保密起见,被邀请者需要离开达沃斯论坛主会场独自前来,不能带副手或者加人,个人助理不能出席会议,闭门会议往往召开一天,吃饭也必须在会场酒店内进行……
王建宙讲的兴起,林风和杨元庆则听的颇为吃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